7月14日,北斗星通(002151.SZ)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业绩成功扭亏为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达到100万元至15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4396.56万元大幅改善,同比增幅达102.27%至103.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额已大幅收窄至4000万元至3000万元之间,较上年同期的亏损8435.33万元减少了52.58%至64.44%,显示出公司盈利能力在逐步恢复。
北斗星通的主营业务包括芯片及数据服务、导航产品、陶瓷元器件。公司采取以芯片、天线为基础,加速打造“云+芯”一体化的业务模式,采取多技术融合手段,构建全球领先的“智能位置数字底座”。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8亿元,同比减少63.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0亿元。从2024年的收入结构来看,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是“导航产品”,期内实现营收6.90亿元,营收占比为46.08%;第二大收入来源为“芯片及数据服务”,期内实现营收6.63亿元,营收占比为44.24%;第三大收入来源为“陶瓷元器件”,期内实现营收1.45亿元,营收占比为9.68%。从2024年的毛利率来看,芯片及数据服务、导航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40.45%、33.08%。
对于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改善,公司称,报告期内,公司聚焦智能位置数字底座和陶瓷元器件主业,抢抓市场机遇,收入增长使得归母净利润实现大幅度增长,主要影响因素为:受益于割草机、智驾等新兴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公司的芯片模组和天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为快速突破行业壁垒,补齐车载天线短板,公司报告期内收购了深圳天丽,增加了收入。
此前,北斗星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已连亏两年,北斗星通的财务负责人张智超曾在今年4月的业绩说明会上就此回复,表明北斗星通近两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有:智能位置数字底座中消费类芯片及云服务业务处于高强度投入阶段;部分业务市场竞争激烈,特种业务受项目延期及项目取消等影响,收入及毛利出现下降;受上述业务市场情况影响,商誉及部分存货等资产减值金额较大。张智超强调,将依托智驾、室外作业机器人等新兴场景破局。(实习生马金戈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