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银行间债券市场收益率呈现窄幅波动格局,“10年期国债利率能否突破前期阻力位”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持偏多态度的机构普遍判断,在经济基本面延续弱复苏的大背景下,随着跨季后交易盘与配置盘做多动能的边际提升,债券收益率有望逐步逼近前低并迎来突破。
整体表现稳健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日收盘,银行间利率债市场收益率波动下探。举例来看,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3M期限稳定在1.30%附近;2年期收益率下行1BP至1.36%;10年期收益率行至1.64%。
显然,跨季前后,受资金面整体稳中有松的影响,债市并未出现太大波澜,表现依旧稳健。
展望7月,针对“10年期国债利率能否突破前期阻力位”的问题,多位业内专家均表达了相对乐观的看法。
“近期,资金面将呈现出季节性宽松的特征,这将为‘债牛’行情开展奠定基础。尤其从月度中枢视角来看,7月资金利率往往处于全年的‘洼地’。”一位机构交易员对记者表示,“构成上述表现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7月作为季初月,信贷投放通常不及预期;二是7月作为下半年的开端时点,地方政府的考核压力不算太强,其发力意愿往往偏弱,地方债的净供给或整体走低。”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判断,机构行为或是7月债市重要的利多支撑。
首先,就保险机构而言,若7月公布的预定利率研究值继续维持在2.25%以下,那么保险行业或迎来预定利率下调。这将带来两重利好,包括大额的增量保费收入,以及提升保险业对于当前超长端利率的接受度。
其次,银行理财的负债变化亦不容忽视。考虑到6月末理财负债可能没有显著回流母行,那么7月理财规模增幅或仍可达万亿元水平。
不仅如此,尚处于爬坡阶段的基本面数据也将为行情展开贡献一份助力。
特别就依然偏弱的居民需求端来看,2025年1月至5月,新增居民贷款规模仅为5723亿元,处于近年较低水平;工业品价格环比继续下行。
扰动因素犹存
“虽然7月债市的利多因素不少,但是利率,尤其是长端利率能否顺利突破阻力位的限制,仍存一定变数。”一位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双降”预期暂不明朗的背景下,股市的涨跌行情与外部因素的潜在变数可能会放大债市波动。若股市累计涨幅继续扩大,债市很可能会进一步承压。此外,外部因素的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国内债市的情绪波动。
与此同时,三季度利率债的净供给仍处高位,亦会对债市表现构成袭扰。
具体而言,国债方面,三季度的净融资规模约在2.09万亿元至2.63万亿元,发行压力不容小觑。据券商测算,7月的国债净发行规模约为5900亿元至7700亿元,8月约为8400亿元至10300亿元,9月约为6600亿元至8300亿元。
地方债方面,新增发行或提速,合计规模约为1.69万亿元。“我们预计,三季度地方债的净发行规模约1.75万亿元,虽环比小幅降低约350亿元,但较2020年至2024年的同期均值高约5600亿元。逐月来看,7月至9月的净发行量分别约为8800亿元、5000亿元和3700亿元,7月供给压力相对较大,或为三季度的高峰。”刘郁称。
把握结构性机会
展望7月,在央行政策方向更加明朗之前,债市或较难出现大级别的行情。
“不过,这并不是看空债市的理由,也不意味着债市没有机会。”前述交易员称,“随着7月保险、理财、银行等增量资金的持续注入,利率依旧有望逐步向前低迈进。聚焦债市投资,紧跟‘破风手’,提前布局增量资金潜在的待配品种,或是当前占优策略。”
总体而言,尽管身处多空力量持续博弈的大环境中,但考虑到当前的利多变量仍相对清晰,如资金面季节性转松、部分机构迎来增量资金、基本面反弹趋势不明显等,即便债市出现短期波动,市场也无需过于紧张。
多位受访的一线交易员向记者表示,短期内,始自6月的“卷利差”热情仍将延续。
可以看到,6月以来,30年期国债、10年期国债、10年期国开债最新个券利率的平均下行幅度分别为4.3BP、2.1BP、1.0BP,与之对应的老券平均下行幅度可达6.4BP、2.9BP、3.8BP;在信用品种当中,5月“全面利差挖掘”行情过后,6月市场的交易重心也进一步集中至“长久期”与“低评级”两条赛道,其中5年期信用利差的表现明显优于1年、3年期品种,AA+与AA(2)等级城投债的利差压缩幅度大于AAA等级品种。
总而言之,在利率下行空间大概率将重新打开的背景下,各机构布局或进一步聚焦中长久期品种。
“从中期维度看,各机构仍可保持一定牛市思维,关注三季度,特别是7月份,债市情绪大概率会再度走高,对应长期利率逐步逼近前低并迎来突破。” 中信建投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曾羽亦表示,“毕竟,眼下转弱的内外需与宽松的资金面均呈现出较强的确定性,这意味着本轮债市行情并未结束,各机构仍可把握结构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