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信出版社 | |
|
|
目
录 |
|
一、多币多率的时代 1 葛氏定律与价格分歧——评一国二币 2 外汇管制的谬误 3 一币二率的困扰 4 要一步解决汇率困扰 5 外资的中国观——并论汇管的影响 6 外汇管制可以休矣! 7 联系汇率的困扰 8
中国的通货膨胀 9 荒谬的「定律」——兼与林行止商榷 二、多风多雨的时代 10 权力引起的通货膨胀
11 中国的金融改革 12 风雨时代的钞票 13 人民币需要贬值吗? 14
诚哥之言差矣! 15 为什么要浮动人民币? 三、人民币初见太阳 16
以中国青年为本位的金融制度 17 令人羡慕的困境——朱镕基退休有感 18 汇率战略论
19 欧元高处不胜寒 20 不要让人民币自由浮动! 21 两个费解的重要现象
22 良币会把劣币逐出市场——谈离岸中心的关键 23 人民币的争议 四、货币下锚说 24
货币不可以没有锚 25 怎样处理人民币才对? 26 一篮子物品的选择 27
浮动人民币的新观点 28 中国的经济是过热吗? 29 宏观调控的谬误 30
输入通胀是严重问题 31 换锚不要再等了 32 何谓浮动汇率? 五、压力升级说 33
格林斯潘宝刀未老 34 货币政策与失业问题 35 人民币怎样了? 36
要解决双轨一价! 37 人民币又怎样了? 38 弹性系数与贸易逆差 39
人民币升值会增加美国就业吗? 40 周小川的职责与格林斯潘不同 41
一篮子货币与一篮子物品的比较 42 人民币受到的压力 43 经济红灯终于亮了! 44
不要忘记货币的基本用途 45 要求人民币升值深不可测 六、政治与货币 56
参议员弄巧反拙 57 日本的可怕故事 58 人民币的历程 59 是港元转钩人民币的时候了
60 曾荫权的坚持是劣着 61 汇管有无与脉搏倒跳 62 中国宏观调控只要顾两点
63 人民币的「困境」要解决 64 回答读者几个问题 65 人民币及其他——覆茅于轼
66 中国的货币制度与人民币的兴起 67 若要马儿好,让马儿吃草从通胀说一篮子物品 68
人民币的困境 69 中国的通货膨胀 70 从世界大变看中国通胀 七、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
71 北京要立刻撤销宏观调控! 72 地球风暴与神州困境 73 人民币与中国工业
74 乱花钱必闯大祸 75 人民币要以实物为锚 76 覆姜建强同学 77
救金融之灾有三派之别 78 人民币汇率的科学观 79 美国救灾会搞出高通胀吗? 80
再论人民币下锚的几个重点 81 人民币的故事——与贝加商榷 82 无锚货币与金融之灾
83 伯南克别无选择;温家宝大可煞掣 84 汤姆逊的金融灾难分析
八、人民币国际化的考虑
85 金融中心上海将远胜香港 86 金融中心:北京还在等什么?
87 复杂的问题要简单地处理——语周小川先生 88 从森穆逊与他的中国观说起 89
从日本的经验看地球一体化的不幸形势 90 美国的近况与伯南克的货币观 91 美国金融难关已过乎?
92 中国的宏观调控 93 通胀何害? 94 从金融危机看人民币困境 |
| |
《货币战略论》 |
本书集结了八十五篇关于货币的文章,每一篇都是基于当时观察到的真实世界的现象而下笔分析。组合有序,分析独到,洞烛先机。 张五常是处于一个独特的位置看货币,将西方货币理论和变化万千的中国经验相结合,解释了中国在改革演变中的货币现象,纯用价格理论处理,打开了货币分析的新通道。
所有分析皆基于真实世界的观察,作者的思想发展因而有迹可循。论点不免重复是代价,但也是真理追求的过程示范。
|
网友评论:《货币战略论》 |
●连读四本张老的红皮书 ,
张老的文风我喜欢半文半白,外加广东话,唐诗宋词熟练套用,真是不错。由于不过多考虑封杀事,自由活泼。真好 ●应接不暇,张老的新书,赶紧买来读。不知道2010年的货币政策会有什么样的趋势呢?全球的金融形势如何?希望看看张老的书,能够得到一些睿智的思想吧。 |
精彩书摘 |
序 朋友及读者要求我把二十多年来以中文写下的关于货币的文章结集成书,有好几年了。提出这要求的愈来愈多,我也认为应该这样处理,只是事前没有想到是那么庞大、艰巨的工程。先由朋友选出有关货币的文章,「边际」上,他们的选择互有出入。花千树的叶海旋接手,采用「有杀错、冇放过」的原则,凡有提及货币的先选出来,共一百九十五篇,再由我删减。我花了好几天反反覆覆地考虑,最后选出九十三篇,其中不少话题重复,但顺着发表日期的先后次序读下去,因为连贯性好,读来有一气呵成、洋洋大观之感。其后二○○九年十月十七日昆明讲话,凭记忆写下来,又要跟克鲁格曼斗一斗,加一篇。共九十四篇,其中十七篇在《多难登临录》出现过,为了整体的完整可读不能不这样做。
其实,如果我按选出的九十四篇的内容重新写一本关于货币的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足够。然而,以重新写书的方法处理,读者无从跟进我在这题材上的思想发展。这发展的过程重要,因为每一篇都是基于当时观察到的真实世界的现象而下笔分析。第一篇发表是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七日,至今期长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了。观察的地方主要是中国,继而香港,再继而西方。后者我隔岸观火,猜测的成分比较多。二十多年来,中国(包括香港)的货币及有关的现象,不断地跟进的经济学者只我一个。可以说,我是处于一个独特的位置看货币,得到的启发是美国的朋友没有机会获得的。我坚信经济科学跟自然科学一样,理论的发展要靠真实的现象观察的提点,从而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假说。毫无事实根据的经济理论是纸上谈兵,找到用场的概率甚微。西方货币理论的发展,无疑是经济学中最重视实据的学问。然而,只观察西方,忽略了变化万千的中国,是严重缺失了。虽然大家坚信,作为一门科学,经济学的理论可以用诸四海而皆准,但从年多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可见,西方的货币理论大有不足之处。我从中国的经验思考,用上西方的理论思维,得到的货币观这里那里跟昔日的师友之见有颇大的分离。
有两项处理要澄清。其一,如上文所述,文章的先后安排按发表的日期次序,但内容一律不改,就是「前思」与「后想」不同也一律保留。思想有变是学问之道,读者跟着走会较为容易明白为什么我会有今天的想法,同意或不同意总会多一点说服力。说内容不改,文字上这里那里是修了一下的,尤其是八十年代的文字,今天读来沙石不少。不细读这些旧文,我不会知道自己的中文进步了那么多。虽然当年有舒巷城替我修改文字,但今天叶海旋说我八十年代写的有点像英文。是奇怪的现象。我自觉中、英二文的水平一样,但从来没有出现过二者水平是同期一样的。今天多用中文下笔,英文立刻出现沙石,昔日是倒转过来。中、英二文一起兼精谈何容易哉?
第二项要处理的,是在不同的文章中,话题不少重复了。这是头痛问题。一篇文章好一部分以前说过,但有一些是新想到的,怎么办?删去以前说过的,读者可能记不起而读不懂新的想法。可以删去的「重复」而不会影响文章的可读性,我都删了,但合共起来删去的不多。为何重复那么多我清楚:我说来说去读者也不明白。好比我建议的用一篮子可以在市场直接成交的物价指数为货币之锚,我认为浅而重要,但读者老是不明白——就是经济学水平大有可观的朋友也不明白。重复到他们明白时,他们叫好叫妙,说浅、浅、浅,但我是略为转换角度地重复了多次!
这本奇特的关于货币的文章结集,取名《货币战略论》,是由叶海旋拍板定下来的。这书名取自二○○三年三、四月间我发表了五期的《汇率战略论》,改两个字。后来萧满章替此集加了一个副题:《从价格理论看中国经验》。加得好,因为实情确如是。
多年以来,我用「微观」的价格理论来分析「宏观」现象,推断的准绳远胜漠视微观的宏观推断。二十多年前我开始分析货币问题,用的当然又是自己熟习的价格理论。然而,到今天写此「序」时我才察觉到,分析货币的价格理论的出发点我竟然从来没有细说。可能因为自己认为这出发点是那么浅,无意识地假设读者知道。这里说说吧。
从价格理论看货币的出发点是这样的。如果一个社会毫无交易费用,物品换物品的市场半点沙石也没有,货币不会出现。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成员都会按着物品换物品的相对价格及比较优势定理的指引来专业产出,然后贸易交换。人与人之间如是,产出单位之间如是,国与国之间也如是。一国之内的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原则一样,没有交易费用,不需要货币,国内与国外的贸易皆以物品换物品从事,除掉运输费用一律畅通无阻,是多么美好的世界。
费沙的伟大论著——《利息理论》——也没有交易费用,于是没有货币。但为了方便解释,费前辈用上一个计算单位,这单位用什么算都可以,不需要货币,社会于是算得出收入,算得出财富,也算得出利息。作为当时天下的货币理论的第一把手,费沙的利息理论是没有货币的。【详细】
Ⅰ
多币多率的时代 1
格氏定律与价格分歧——评一国二币 (五常按:一九八。年四月,中国推出外汇券,为外来游客到较高档次的消费场所专用,而本土的市民是不准到这些场所消费的。这用场过了不久就改变了。风风雨雨十多年,外汇券要到一九九四才取缔。)
我们知道中国有两种货币:人民币和外汇券。根据几星期前的行情,港币兑换人民币的公价是每一百元换三十五元;港币兑换外汇券的公价也一样。但在“灰”色的市场里(即不被严禁的黑市),兑换率是一百港币换六十三人民币。换言之,在中国,港币的灰色市价是比公价高出百分之八十。
混乱市场胜没有市场
从香港或外地到中国内地的人,或要跟中国贸易而不以外币议价的,正途上他们要照公价以外币兑换人民币或外汇券。因为外汇券可以带出境,而在离境前又可将外汇券以公价换回外币,所以到中国消费的人,若依公价兑换,都选外汇券。因为外汇券可照公价换回外币,此券的灰色市价就比人民币高出不少。在内地购物,除了在某些特区可以直接使用港币,一般的物价是以人民币为单位的。假若你是外来的中国人,卖物者难以鉴定你是何方神圣,人民币他们会照收。就算他们知道你是外来的,要求你付外汇券,但你坚持付人民币,大多数也能照价成交。当然,假若你见买物处有人龙,或见多人抢购,你只要拿出外汇券,在空中晃几下,就如有神助。
在行人较少的地方,或在自由市场内,用外汇券购物是可以大幅度地压价的。跟街头小贩买荔枝,用外汇券可以照价买多一倍。但外来客坐计程车,到达目的地,难以讨价还价,没有人民币在身,就要照价付外汇券。司机规定要将外汇券交回公司,而他们所交出的外汇券如果少过一个定额就会被罚(例如罚补轮胎),然而,私藏外汇券而去赚灰色市场的兑换率,是这些司机的一项主要收入。据我个人估计,他们这一份“额外”收入比薪金还要高。难怪有些司机是乐意被公司罚补轮胎的。也难怪这些司机对外来客不仅是礼貌周到,而他们工作的勤奋,比起香港以“搏命”闻名的计程车司机,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些地方,例如在广州的中国大酒店或白天鹅宾馆,灰色的市场就变为白色了。为了争取“本地人”的生意,这些地方的某些饮食部,接受人民币,但价格的单位是外汇券,所以付人民币的是要照价加三至加五不等。当然,比起灰色市价的加八,付人民币还是远为相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