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人事部、农业部共同组织了“青春的选择”——优秀大学生农村创业巡回报告团。[详情]

扎根西部的“蚕桑村官”王寿波

    王寿波,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
    2003年7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重庆市綦江县新盛镇服务。服务期满后留在当地继续工作,并当选为气田村党总支书记,成为“西部计划”的第一位“大学生村官”。[详情]

引领致富的“创业先锋”王中华

    王中华,安徽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四学生。
    2006年6月,他和两位同学来到凤阳县小岗村,开始了种植双孢蘑菇的创业经历,半年后成立“凤阳县小岗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王中华以绝对优势当选为合作社的理事长。[详情]

学以致用的“普法村官”周倍良

    周倍良,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
    2006年7月参加北京市“村村有大学生”计划,任门头沟区永定镇坝房子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尽心尽力尽责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群众矛盾纠纷。[详情]

心系百姓的“女村主任”李爱玲

    李爱玲,2002年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
    现任平顶山市宝丰县洼李村村委会主任,先后被评为“宝丰县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平顶山市劳动模范”、“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详情]

志在四方的“西部园丁”邱立勇

    邱立勇,毕业于黑龙江东方学院艺术设计系。
    现在甘肃省岷县成德中学任校长。经过四年的努力,学 校的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000多平方米,在校学生达到370多人,学校还建起了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详情]

救死扶伤的“乡村医生”赵常国

    赵常国,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
    2003年7月大学毕业后,参加云南省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的项目,来到全国重点扶贫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新安乡中心卫生院工作,现在担任卫生院副院长。[详情]

学农爱农的“无悔青年”杜翔

    杜翔,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003年,被分配到西部贫困的大场镇工作,负责全镇农业生产。三年来,大场镇在全市农业考核中从2003年倒数后几位上升到2006年第一名。2006年,大场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详情]

奋战雪域的“勘探专家”卢经仕

    卢经仕,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4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期两年。现服务于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荣获2005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详情]

科技养殖的“高级顾问”覃柳芳

    覃柳芳,毕业于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现在柳城县渔牧兽医局作农技推广员。他在全力推广“蔗—牛—菇”循环种养模式的同时,又提出“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经过努力,现代农业种养模式显出极大经济效益。[详情]

矢志不移的“眼镜农民”吴艺明

    吴艺明,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
    现任福建省晋江市紫帽三益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04年,其公司率先注册了土鸡品牌——红霞牧鸡,公司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土鸡养殖,每年可以出栏5万多只[详情]

凤阳将建大学生创业基地

    凤阳县专门成立了现代农业发展协会,把大学生创业与农民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申请各项政策资金和生产经营风险补足资金。在小岗村搞双孢菇种植的每个大学生将获得每个大棚10000元的无息贷款和6500元的补贴。县政府还将着手为创业者建创业大楼,并在户籍、食宿、生活等各方面提供支持。
  目前,已有20余位高校毕业生报名落户小岗村、自主创业。包括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也表示,鼓励学生到基层农村创业,并将凤阳作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详情]
大学生农村创业“三人行”
    初冬时节,位于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树叶斑驳,越冬作物刚刚给岗岗洼洼涂抹上一层淡绿,愈发衬托出村头那一排排用稻草装裹着种菇大棚的高大和醒目——在这30多个大棚中,有9个大棚的主人是在校大学生王中华、苗娟、周盘龙,用小岗村村民的话说:“这些学生娃把户口迁到村上,一板一眼地种蘑菇,不简单!”在小岗村群众眼里“不简单”的王中华、苗娟、周盘龙,都是安徽科技学院四年级学生,三人中唯一的男生王中华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而两位女生苗娟、周盘龙则是微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他们今年暑假把户口从学校迁到小岗村创业,缘起于大二下学期一次普通的课程实习。[详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王中华、苗娟、周盘龙的创业成功不仅带动20多名大学生投身小岗创业,更带动了50多户当地村民投入双孢蘑菇种植,去年还只有30多个大棚的小岗村,今年将形成300个大棚的规模。[详情]
凤阳:“大包干”故乡成大学生创业热土
扎根田野志创业
农村创业亲密接触牛粪 3大学生能否再造小岗村
“大学生农民”挣了“第一桶金”
  姜利勇,浙江农业大学毕业,2000年从单位辞职“下海”创业,去年创办了江山市根根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在永兴坞村发展食用菌。我们专门到小姜的“种菇工厂”去看了看。到了村的西头,只见8幢标准化厂房矗立在绿荫中,房外16台空调机组正在运行,30多名职工各自忙碌着……如果不是看到菇房里一袋袋鲜嫩嫩的白菇,还以为是一个工业企业。姜利勇介绍,这些菇房是向永兴坞村租用的,原先种菇受气温影响大,只能季节性生产,现在实行工厂化种菇,全年都能生产鲜菇供应市场,而且质量、收入也比种自然菇好得多,每袋菇能赚一块多钱呢!村支部书记老缪也高兴地说:“小姜办的这个厂,既给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又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菇农科学种菇,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哩!”
  杨国华,永兴坞村的村委会主任助理,毕业于嘉兴学院。去年底,我们在全市范围首次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经过层层选拔,108人成为全市首批“大学生村官”,杨国华是其中之一。在永兴坞村的电教室,我见到了这位正忙着演示多媒体课件的小伙子。谈起当“村官”的经历,腼腆的小伙子一脸兴奋,“刚来的时候有些不适应,现在我已经是永兴坞村人了,老乡们对我很热情,我相信这里有我的用武之地。”村委会主任介绍说,小杨来村里不久,已经做了不少政策宣传、法律咨询、矛盾调解、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了,这样的干部我们放心、群众欢迎。
  人才兴则万事兴。只要村里的“新农民”越来越多,新农村的未来就会更加美好。
                                                                       
[详情]

-== 大学生创业论坛 ==-

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创业

《瞭望》:为大学生创业清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在农业,出路靠科技,关键在人才。面对农村高层次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现实,安徽科技学院王中华等三位大学生顶着压力,毅然把户口迁到凤阳县小岗村开展创业活动,浙江、江苏等地也有一批大学生“非转农”到农村创业。他们的行动不仅是对“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的世俗观 。[详情]     再有半年,今年全国490多万大学毕业生就将涌出校门走上社会。就业,这个近年来一直令社会和家庭都备感沉重的话题,今年可能变得更加沉重。据估计,今年可能有半数左右毕业生遭遇“就业难”的命运!怎样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已与医疗、住房、教育等几大民生问题并列成为亟待破解的社会难题。[详情]

创业促城乡协调发展 大学生农村创业大有作为

商寅泉:青年创业的两个体制障碍

    农村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我国,人们应该看到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有大量的中间地带、过渡地带。在产业的转移过程中有大量机会。 大学生在农村创业有哪些好处?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会长、中国分会会长郑雄伟认为:“城市竞争比较激烈,各种创业的成本比较高,农村总的来说创业成本低一些,起点也低一些。”[详情]     笔者坐在电视机前,认真观看了三位同学(王中华、苗娟、周盘龙)艰苦创业的历程。虽然他们依靠贷款搭建的大棚里,那一层层用竹子分隔的蘑菇架子上还仅仅是用牛粪、碎草铺就的“土”,但笔者与这三位同学的心中,都已经看到了一朵朵硕大的蘑菇,它一定能够如愿长出,为三位青年的勇敢创业行动作出证明。[详情]

邑大副校长卓雄:农村创业天地宽

就业难激发学生创业潮

    五邑大学副校长卓雄认为农村创业天地宽。农村市场发育很不充分,许多方面还是一片空白,这就为到农村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成熟的市场相比,在农村创业竞争压力较小。此外,基于上面所说的许多空白领域,在城区已经发展得较为充分,可以说已经有了无数的样板可供创业者借鉴,节省了摸索时间,少走很多弯路。[详情]     大学生热衷自主创业主要有四大原因:
  一是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难日益突出,从而迫使许多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二是学科设置不合理。三是有的学生就业时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影响了其就业之路,于是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四是榜样的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详情]

-== 相关阅读 ==-

六成低年级大学生就业观茫然

“大学生村官”在咱村

    近日,扬大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的大二学生公布了他们刚刚完成的一份大学生就业认知调查报告,这份对145名低年级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六成的低年级学生对今后的就业感到茫然。针对调查结果,学生们向学院递交了一份解决提案,给就业问题开了一副建议“处方”。[详情]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的群体,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日前在北京、山西等地进行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活动,应者云集。“大学生村官”如何融入当地生产生活?他们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自己的才智?本报记者采访了两位“大学生村官”,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的生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