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中国同时面临衰退和通胀双重压力
2011-03-23   作者:记者 方烨 实习生 张彬/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降低宏观政策风险防滞胀

  认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后,刘伟随后谈到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史进程,以比较分析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问题的独特问题。
  他表示,正确认识我国宏观经济各阶段的特点,对解决当前阶段的经济总量失衡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宏观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经历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
  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到1998年上半年。在这个阶段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主要特点是需求大于供给,主要的威胁就是通货膨胀。所以当时宏观政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防通胀。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8年下半年到2002年年底。在这个阶段,由于内需不足开始出现比较严重的过剩,物价不仅不涨,物价指数在这期间是负的。那时候宏观政策主要是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
  第三个阶段是从2003年到2007年。这个阶段是结构性反方向失衡。在投资领域里面,经济过热,需求大于供给。但是在消费领域里需求不足,过剩严重。当时的应对策略从目标上回避了总量,在手段上采取了反方向的组合,当时叫做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四个阶段是从2008年到2010年上半年。2008年下半年后,中国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越来越明显。我国采取了全面的一揽子措施来反危机、反萧条,就是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入一个全面积极扩张的阶段。
  第五个阶段就是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我国从全面反危机措施开始,实际上是择机退出,政策叫做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与第三个阶段是有区别的,2003到2007年的失衡是因为投资领域和消费领域里的失衡的方向不一样,现在所面临的不是不同领域里的结构性的失衡差异的问题,而是总量的问题,这使得我国现在的宏观政策既不敢紧缩也不敢扩张。
  刘伟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总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内需不足,增长乏力,而且还和世界经济的恢复不明朗交织在一起。一方面,增长有可能陷入低迷、低增长;另外一方面,通胀压力特别大,成本提高和一些输入性的国际因素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成本,拉动我们国内市场的价格。
  具体来说,就是2008年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取强有力的扩张手段,收获了经济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也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刘伟说,在形成通胀的现实压力过程中,有个时间的滞后性,“关键是这两个车轮谁能跑过谁”。
  比如在形成现实通胀压力前,它带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能不能及时、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如果它能及时、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拉动了有效增长,就会为治理通胀积累本钱。
  若它没有传导到实体经济中,实体经济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恢复,特别是效率提高的基础上的恢复,那么这些钱就滞留在虚拟的经济当中,它会去冲击资产市场的价格,造成资产价格泡沫化。不仅是资产的泡沫化,还会把一些其他方面金融符号化,形成楼市的泡沫化、股市的泡沫化,然后会进一步推动这个泡沫化向其他方面蔓延。比如绿豆、大蒜,本来都是农产品,不能作为金融产品投资。但是有人把农产品符号化,变成投机炒作的目标物。这样会极大地提高整个社会通胀的预期,使得国民经济成本上升。


1234567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