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官员经济学家展望十二五
2010-11-12   作者:记者 方烨 张莫/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裴长洪
  继续积极利用外资提高整合资源能力

  裴长洪在会上表示,当前国际资金正在加速流入中国,这既是对中国“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机遇,也是一大挑战。面对这样一种新的形式,中国一方面要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另一方面也要防范风险。
  裴长洪认为,“十一五”期间,中国吸收外商投资有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十一五”期间中国利用外商投资上了一个新台阶,它的增长速度比以往各个时机都要快。其次,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在利用外资当中,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有了很明显的提高,以往在利用外资的比例中服务业的比例一般都在23-24%左右,“十一五”期间已经提高到40%以上。
  第二个特点是,外资来源地发生了变化。在“十一五”的前三年,外资来源地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一些来自自由港的外资迅速增加。但是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这些地方的FDI又有所下降。
  第三个特点是,“十一五”期间中国利用外商投资趋于大型化、独资化,项目单项规模在迅速增加,而且独资的比重有了明显上升。大家都知道,中国利用外商投资有三种方式,一种叫中外合资经营,一种叫中外合作经营,第三种叫外商独资经营,其中外商独资经营的比重在“十一五”期间有了迅速的上升。
  第四个特点是,尽管利用外资的数量、金额都是增加的,但是中国在全球外资流量中的比重趋于下降。不要认为我们利用外资很多,中国只是发展中国家第一,而不是世界第一,世界第一仍然是美国。这一点,一般在媒体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报告里是不多见的,但是这个特点很重要。
  现在的后危机时代,国际资本流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其一,无论在危机之前还是危机之后跨国并购一直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包括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跨国并购仍然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其二,国际资本流动仍然很活跃,原来人们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会因为资本缩水使国际资本流动受到限制。实际上,在金融危机期间,包括2009年资本流动缩小的幅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2009年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按照直接投资流量仍然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尤其是今年以来,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于是最近这几个月,中国的媒体,包括中国的中央银行都在不断地发布关于热钱流入的信息。也就是说,由于美国启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汇率大幅度贬值,当前大量的国际资本向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资产质量比较高的国家转移,软货币向硬资产转移这样一种现象非常的突出。
  外资流向新兴国家对于中国来讲,无论是对于现在还是未来也就是“十二五”期间,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外商投资偏好中国的金融业、房地产业,这里面既有国际资本投资策略考虑,也有中国国内因素的一些考虑。从国内因素来讲,中国这几年进行了大量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及中国资产价格的上升都导致了外资流入的加快,这是中国能够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还有一些热钱通过不合规的渠道流入了中国。更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外资通过投资,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出现新的投资方式和商业模式进入中国。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投资模式主要是以投资银行和私募股权基金作为一种风险投资的工具。这种投资方式颠覆和改变了以往国际直接投资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裴长洪表示,面对这样一种新的形式,中国一方面要积极吸引外商投资。这是出于整合世界各种优势要素和资源的需要。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最富有的国家,它为什么还要吸引、利用外资呢?因为这是它整合全球资源,整合全球要素的需要,所以最富的国家仍然是最需要吸引外资的,而且它也最有能力利用外资。利用外资的多少,已经是一个国家整合资源和要素能力大小的标志。
  此外,这在中国还有特殊的必要性。因为中国虽然钱很多,但是这些钱在融资活动中多数都是以负债的形式出现,很少有以股权投资形式出现的,吸引外资实际上是解决股权投资的一个重要渠道。所以,我们仍然需要扩大开放,仍然需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包括吸引这一类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各种风险投资工具作为投资渠道的投资资金来支持我们的经济发展。因此,要把外资吸引到先进的制造商、服务业,当然也包括金融和房地产业,同时要大胆地利用外资并购,开拓利用外资新的渠道,使对外资的利用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
  当然,在大胆和积极利用这些国际资本当中,也要防范风险。这种对风险的防范涉及很多方面,首先是人民币汇率应当保持基本稳定,汇率浮动的灵活性不能理解为单向升值,应当参考一揽子货币有升有降,避免国际资本短期内过度投资到以人民币计价的各种资产。第二是资本项目开放应该审时度势逐步深化,同时要保持监管的态势。第三是要加强外汇收支的贸易投资真实性的审查,弱化中央银行结汇和基础货币的压力。这样才能够在新的形势下做到既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又防范国际热钱流入的风险。


12345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稀土产业入选“十二五”科技规划 2010-11-10
· 上海“十二五”力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010-11-10
· “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环境 2010-11-09
· “十二五”投资应大幅转向民生 2010-11-09
· 能源局:“十二五”煤矿整合为主新建为辅 2010-11-09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观点擂台:谁是“柴油荒”的祸首?·[思想]陈晓彬:货币战未必真打起来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