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 >> 经济理论
动荡时代的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
2010-09-01   作者:实习记者 金辉/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文章索引

霍诺翰:银行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
向松祚:美元本位制与浮动汇率制是危机的根源
相关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向松祚
  美元本位制与浮动汇率制是危机的根源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说,仔细审视这次金融危机,会发现造成所有危机的根源是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采取措施,对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调整,让它变得更加有序、合理。
  国际货币体系有两大基本组成部分,一个是美元本位制,另一个是主要货币之间的浮动利率,主要是美元和欧元。为什么说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造成金融危机的根源呢?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主要货币之间的浮动汇率?我们可以把浮动汇率定义为一种不断增加国际储备汇率的机制。因为对基础货币发行没有任何限制,等于说有这样一个自动的机制,不断地生成货币供应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71年之后改变自己之前一直坚持的固定汇率的理念,不遗余力地推行浮动汇率,原因就是浮动汇率最符合美国政府的利益。
  那么,美元本位制和主要货币之间的浮动利率会造成什么问题?
  第一是通货膨胀。1971年以来,国际储备货币增长速度比全球经济增长速度高得多,导致了全球经济累计的通货膨胀在过去40年当中几乎超过人类历史上的所有的通货膨胀总和。根据IMF的资料显示,1971年,全球的储备货币总量是451亿美元,2009年底上升到75,160亿美元,增长了近170倍,而实体经济增长速度呢?1953年到1971年实体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每年约5%,1973年以后,降到了3%,2003到2006年好一点,达到3.7%,实体经济增长速度小于4倍,而基础货币增长了170倍。
  第二是导致金融危机频发。根据世界银行2003年的调查,从1970年到2000年,93个国家发生了117次金融危机。著名经济学家巴里·艾肯格林和迈克尔·保度调查报告认为,从1973到1997年,全世界一共发生139次金融危机,其中44次发生在发达国家,95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945年到1971年,全球总共发生38次金融危机,而且都是相对来说较小的危机。
  世界银行调查发现,在这117次金融危机中,有7次的预算开支超过了GDP的10%,其中付出代价最大的两次金融危机分别发生在1997年的印度尼西亚和1980年代初的阿根廷,这两次危机导致纳税人付出占GDP总量55%的高昂代价。2007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到底带来多大的危害?目前还没有损失的具体统计,但是会比之前任何一次经济危机代价都要大。
  第三是实体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降,拖延了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根据麦迪逊的深入研究,与布雷顿固定汇率时代(1950—1973)相比,浮动汇率体系降临以来(1973年之后),全球之真实经济增长速度皆普遍大幅度下降(中国是例外)。美国从年平均3.93%降到2.99%;日本从9.29%降至2.97%;德国从5.68%降至1.76%;英国从2.93%降至2%;前苏联从4.84%降至-1.15%;拉美从5.33%降至3.02%;非洲从4.45%降至2.74%;中国从5.02%升至6.84%;全世界合计从4.91%降至3.01%。这种实体经济的低速增长是不是永久存在下去?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
  第四是导致了全球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什么是全球不平衡?第一,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金融经济)相互脱节,虚拟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实体经济增长速度要快很多。第二,实体财富创造中心(制造业中心)和虚拟财富创造中心(金融中心)两者截然分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实体财富创造者,但是金融中心仍然是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这对全球的劳动分工和全球收入的分配有很重大的影响,对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有很大影响。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脱节会带来哪些后果呢?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家马丁·沃尔夫指出,“这种巨大的而且不断加大的金融资产的大山代表着对未来的承诺,虽然从眼前来看前景广阔,实际上这个快速膨胀的规模庞大的金融资产让未来变得难以预测。”
  第五是金融全球化导致经济崩溃。金融全球化的起因在哪里?何时开始出现金融全球化?马丁·沃尔夫曾经反复论述一个基本观点:“1970年代布雷顿固定汇率体系之崩溃,宣告一个崭新全球经济体系之降临。最显著的特征乃是全球主要货币汇率相互浮动。”
  很多有造诣的学者都对金融全球化提出了质疑。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就认为,外国资本向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会导致这些国家经济崩溃。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主任博格斯坦认为,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获得了绝大部分好处。
  19世纪后期第一次全球化浪潮时期,全球资本有相当部分是从发达富裕国家流向贫穷落后国家,过去40多年来的全球化浪潮时期,流向贫穷落后国家之资本占全球资本总流量的比例竟然急剧下降。譬如,1913年,全球资本至少有25%流向贫穷落后国家,到1997年,该比例下降到只有5%。许多研究表明,过去四十年全球化浪潮时期,全球资本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或者从贫穷国家流入富裕国家。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市场不发达可能是最重要原因。
  第六是不断扩大的美元“超级特权”。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固定汇率终结使得美元的“超级特权”变得更加有恃无恐。戴高乐将军1965年对美元超级霸权的批评举世知名:“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美元霸权到底带来多大好处?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计算,美国可以投资外国的高收益资产,相反,外国资金投资美国的却是低收益资产。简言之,美国就是一个“巨无霸银行”或“巨无霸风险投资公司”,以低成本的负债(筹集资金)获得高收益资产,所以尽管美国对外负债规模远大于对外资产规模,却依然能够获得巨额净收入。
  第七是不公平的美元本位制和全球经济大泡沫。为什么说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不公正的?法国著名的国际经济学者、国务活动家和戴高乐的经济顾问雅克·鲁夫就尖锐地剖析了美元霸权货币体系的经济后果:“当代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沦落为小孩子的过家家游戏。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比如说美国与法国出现贸易赤字,而贸易赤字都是用美元而不是法郎来结算的。法国人获得美元,然后把这些美元卖给法国的中央银行,而法国央行需要拿本国货币作为交换。接着法国人又拿着美元到美国投资,显然这样对法国非常不公平。实际上,如果我们把法国换成中国,这个道理也同样成立,只不过中国的规模比法国大得多。在这种美元本位制下,美国源源不断生产国际储备货币,造成全球经济大泡沫。”
  以上就是为什么美国不愿意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而且要求其他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原因。如果不对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将一直延续下去。那么,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向松祚提出两个方案。第一,实现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多元化,逐渐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使用其他货币,比如欧元作为储备货币,这就需要欧元变得更加强劲,此外,还需要进行国际金融合作,努力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第二,建立多边协议,实现主要经济体,包括欧元区,美国,日本,英国,中国之间的汇率稳定,其中关键在于稳定欧元与美元的汇率。


123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世界经济存在五大不确定因素 2010-08-27
· 美中不景气将影响世界经济增长 2010-08-27
· 世界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 2010-08-23
· 从英国范堡罗航展看世界经济 2010-07-30
· 确保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2010-06-23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三论通货膨胀是生产力现象·[思想频道]查处闲置用地不会解决房价问题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