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 >> 专栏 >> 赵海均
工行“最赚钱”背后的两大“隐忧”
2010-08-31   作者:赵海均  来源:搜狐博客
 

 
  赵海均

    截止8月27日,工行、建行、中行、交行等大型国有银行和招行、民生、中信、华夏等股份制银行纷纷公布了半年报。上半年,工行、中行、建行和交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22.18%、25.27%、26%和30%,股份制银行招行、民生、中信、华夏净利润同比分别增67%、20%、45%、80%。
    其中工行的半年报最靓丽惹眼, 2010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817.08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2.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6.03亿元,同比增长27.6%;每股收益为0.25元,同比增长25%,继续蝉联“中国最赚钱公司”。
    面对银行业骄人的业绩,表面上的欢欣鼓舞却难掩我们心中的隐忧!

  隐忧一:盈利模式仍然较为“纯粹”

    一直以来,国内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自存贷款业务之间的利差。在市场竞争趋于饱和的情况下,2006年以来国内银行业掀起了“中间业务”、“第三方业务”大跃进,以期通过金融创新,提升非传统业务盈利占比。然而,金融危机浇熄了创新热潮,银行的盈利模式仍在老路徘徊。在去年国内9.5万亿元信贷井喷结束、今年整体信贷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除了贷款提价,银行业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开拓利润来源。
    从本次银行业披露的半年报数据看,尽管一部分银行的中间业务增长强劲,但规模依然相当有限,净息差仍然在唱主角。如工行,利息收入为1497.22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82.4%,同比增长了8.9%,净利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2.28%和2.37%,同比分别上升15个基点和12个基点。再如华厦银行,尽管2009年度净息差大幅回落到2.01%,但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升到2.31%和2.38%,净利差则由1.89%回升到2.20%和2.28%。
    创新盈利模式,构筑多元化的利润支撑,是银行业应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的必由之路。未来创新性产品的大量推出和服务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将是银行努力的方向,保持中间业务的持续增长将对银行业绩起到更大的支持作用。尽管管理层近年来不断强调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但从目前来看,国内银行在这方面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有关资料显示,美国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资产规模小于10亿美元的银行中大概在50%左右,在资产规模大于10亿美元的银行中大概在40%左右,而我国目前还不足20%。

  隐忧二:资产结构风险性在上升

    首先从总的风险控制指标“资本充足率”看。
    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人民银行在其发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中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即资本总额月末平均余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月末平均余额之间的比例应大于或等于8%;核心资本月末平均余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月末平均余额的比例应大于或等于4%。
    从本次银行业披露的半年报数据看,不仅国有大型企业的资本消耗加剧,出现了资本充足率下降的现象,如工商银行资本充足率11.34%,核心资本充足率9.41%,分别比上年末下降1.02个和0.49个百分点,建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由上年同期的9.31%降至9.27%,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更是显著下降,如中信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在半年时间内下降至8.26%,南京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从去年年末的12.89%下滑至10.53%,民生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也从去年年末的8 .92%下降至8.32%;而华夏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仅为6.49%。
    尽管这些资本充足率仍然控制在人民银行规定的极限范围内,没有到崩溃的边缘,但在资本充足率下降的趋势中不断加剧的银行业资产结构风险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再从具体的货款结构看。
    在银行业具体贷款结构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和高耗能、高排放、过剩产能贷款的风险比较大,而当中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更具杀伤力。
    当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究竟有多大规模没有明确数据,虽然不少机构预测大概在七八万亿元左右,但是估计还有不少隐性贷款存在,其实数据的不透明性本身就意味着一定的风险。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一旦出问题,无非三种解决方案:一是由中央政府埋单,二是地方政府靠增加税收或高价卖地还债,三是划拨为银行坏账。如果全部划拨为银行坏账,银行要冲销掉如此庞大的坏账,对银行业的打击是巨大的。
    在业绩发布会上工行表示,截至去年末,按广泛意义上的地方政府融资统计,工行地方政府融资7200亿,不良率0.03%,同时工商银行绝大部分此类贷款投向了省市级融资平台和优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总体情况良好。而中行称,截止到6月末,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4197亿元,比年初下降46亿,占比重12.28%,比年初下降1.08%,其中不良贷款余额是3 .0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了0 .4亿元,不良率0.07%,与去年持平,同时已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按照信贷组合管理提取了60.2亿元拨备,相当于现在已经明确界定了不良贷款的20倍,总体资产质量是好的,风险是可控的。
    尽管银行认为其本身对风险仍然控制得比较好,但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大都用到了回报率较低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且在事权与财权不对等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还债能力非常有限,地方政府的贷款一旦成为坏账,将极大影响银行的借贷能力和盈利能力。
    当前,在中国的经济生活中,金融的地位日益增强,影响日益扩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在1991年视察上海时就曾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在成绩面临,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思考。中国的银行业仍然任重而道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三论通货膨胀是生产力现象·[思想频道]查处闲置用地不会解决房价问题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