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 >> 经济理论
周天勇:面对未来,生活和发展方式必须改变
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谈资源和环境问题(下)
2010-07-23   作者:周天勇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文章索引

未来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关键是技术进步
形成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体制和机制
结构路线也非常重要

  形成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体制和机制

  1、新技术为什么在中国推广很慢:以新能源动力车为例
  动力车油改氢,或者改电,是中国未来解决石油供给瓶颈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选择。但是,笔者对汽车油改氢或者油改电技术推广、普及和产业化在中国碰到的障碍为例进行了分析,发现这样一些问题,且其他技术的产业化中也共同存在。一是选择什么技术路线,能源革命,是一步到氢,还是从煤变电,再到氢能源?比如,新能源车,是直接用氢能,还是用充电技术,需要作出选择。氢燃料动力和其电池技术,一直被认为是利用氢能,解决未来人类能源危机的终极方案。如果现在发展汽车油改电(煤变的电)技术产业,过许多年后,如同彩电显像管生产、录音录像磁带及设备、摄像胶片及设备等等产业被液晶、数码等新技术所颠覆一样,在一个过渡期后,很可能又被氢能源技术所替代。其整个产业链的投资和建设,会形成巨大的浪费。战略上还没有一个比较、分类和规划。二是加氢、电池、加电终端等等的国家标准不统一,无法操作,限制了市场规模的扩大。三是各部门互相牵制、封锁,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自己又没有成熟的综合性的商业模式,占住位置不干事,使氢能源车和电动车迟迟不能推广应用。四是地方保护主义及其对新兴市场的封锁。地方政府普遍重生产,重投资建厂,轻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服务的产业链的形成。五是氢能源车和电动车开拓市场的主体不明确,电力和石油行业没有自己可能成功的商业模式,而其他主体的进入又遇到各方面的进入障碍。
  2、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的产权机制
  资源和环境的产权作用机制。只要产权是明确的,以工厂的空气污染为例,无论是工厂拥有污染权还是居民拥有不被污染权,有关各方总能通过市场机制找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当然,必须尽可能降低交易费用)。一切有用的资源,包括环境,如果产权明晰,就会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
  中国资源环境产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中国在资源和环境的产权方面有些什么问题,需要怎样解决呢?一是界定草场及林地产权。要实行谁投资、谁绿化、谁保护,谁拥有的政策,对荒山荒坡、沙漠戈壁的使用期可以延长到999年;而林木产权、畜草产权和其他设施产权应当归投资者所有;土地年期使用权、林木和畜草产权,在国家法律一定蓄积量规定和监督下,可以种植经济林、也可以继承、抵押融资和转让。二是理顺矿产资源产权。应当将矿体与矿物分开,在土地在内的矿体为国家所有,按照矿藏采尽的年限可以限定矿体土地的使用年限,不出让矿体的所有权,而矿体内的矿藏可以按照储量将其产权转卖给矿的投资经营者,而不是拍卖矿的开采年限。三是污染及其从界定产权角度的治理思路和途径。一方面,在国家确定某地水、空气等污染的容量,并将其分解给有关企业时,允许其在一定的范围内排放二氧化碳等,这实质也是一种物权。另一方面,邻近居民等也有不被污染的权力。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可以按照法定的程序,通过协商,排放企业弥补受污居民损失,或者通过司法程序判定排放者向受污者赔偿。
  3、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
  理顺资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思路和任务。笔者认为,需要推进以理顺资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体系为主的第二次价格改革。如何处理理顺资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与民众承受能力、企业承受能力和消费物价上涨三者之间关系,是以资源和资源性产品为主的第二次价格体系改革的关键。从长期看,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体系的改革。
  电价改革:无论何种形式的发电,发电的上网价格统一,向工业和服务业销售的电力价格统一;放松电价的管制,电力的终端销售价格,随全社会的物价指数相应上涨,电价与消费价格联动;上网电价要引入竞争机制,煤炭等价格与上网电价联动,上网电价与终端销售电价联动,每年定一个相应的百分比上调上网、批发和终端销售电价。
  水价改革:居民用水,提高基础水价,规定额度以外的用水实行阶梯水价;水费中应当包括排水成本,即治理污染投资、建设、运营、维修等足额的支出;水费中应当包括水利工程投资、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对农业供水的成本。
  气价改革:定价出发点不应当过多地考虑中国过去低气价的惯性,而要更多地考虑中国天然气能源人均低水平的国情,让天然气价格反映供给与需求关系;国内天然气价格与国际天然气价格逐步接轨,国内气价如果存在超额利润部分,可以考虑以征收较高比率资源税的方式收回;逐步统一工业、商业和民用气价,消除工业用气补贴民用气的现象。
  粮价改革:不要惧怕粮食产品涨价,以涨价补贴农业,比财政补贴农业效率要高;国家建立粮食平抑基金和粮食储备机制,在农产品价格高时,不采取补贴,抛售粮食,农产品价格低时,以托底价格收购的办法稳定粮食价格;市场形成粮食价格,生产、销售、加工、零售等企业自主定价,是粮食价格形成的正确途径。通过市场供求形成价格、通过批发市场发现价格、通过行业协会引导价格。粮食的现货批发市场、期货交易所等对于发现价格、形成价格、套期保值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地价改革:集体土地、国有土地,政府储备土地,法人和自然人使用的土地,交易中同地同价;废除政府招拍挂体制,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不变,所有土地交易时,延长使用年限;土地由土地供给方和需求方以竞争性的市场交易机制形成价格,国家对住宅用土地和房屋价格进行宏观调控,使其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以及合理的房价收入比相适应。
  为了使资源和资源性价格逐步改革,需要有这样一些配套改革和体制建设:尽量打破垄断,推动资源和资源性产品生产和供给的竞争性改革;在价格改革的过程中,考虑对价格改革的承受力,对少部分低收入的居民和农业领域实行适当的补贴;资源和资源性产品垄断型生产及供给企业,财务要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政府要强化对资源和资源性产品生产及供给企业的监管。
  4、形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税收机制
  资源税和环境税,是政府调节资源利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经济手段。我国目前资源环境税的比例很低,税负很轻,环境税收不完整,收费也很混乱,没有起到税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的。
  如有关专家提议的,形成资源和环境税收体系。首先,开征环境保护税。将现行的排污、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收费制度改为征收环境保护税,建立起独立的环境保护税种,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为:在中国境内从事有害环境应税产品的生产和存在应税排污行为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环境保护税的税目可以包括碳税、水污染税、垃圾污染税(建筑装饰、电器产品中的有害原料使用)等。其次,改革资源税结构:一是扩大资源征税范围。在现行对7种矿产品征收资源税的基础上,将那些必须加以保护性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也列入征收范围。二是调整计税依据。把现行的以销售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调整为以产量为计税依据,并将从量征税,改为从价征税,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资源征以重税,以此限制掠夺性开采与开发。三是将现行其他资源性税种如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并入资源税,并将各类资源性收费改为资源税。再次,开征保护资源环境和鼓励节约的消费税:一是对资源消耗量大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二是对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而对于资源消耗量小、循环利用资源生产的产品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绿色产品、清洁产品,应征收较低的消费税。
  5、保护环境的政府与社会
  因为污染常常是排污者行为造成的负外部性,除了产权、价格和税收机制外,还需要更多地发挥政府、司法和全社会的作用。
  建设绿色公共财政。环境保护税收入应当作为政府的专项基金,财政预算中要有环保经费科目,全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开支,并加强对其用途的审计监督,防止被挤占挪用。目前最为关键的是编制环保经费预算,将基层环境保护局的人员从吃杂粮(其许多从事公务的职员是事业编制,经费上是收支两条线),改变为拨款。
  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环境评价。污染物总量控制需要三项制度联动:一是确定国家和地区各项污染物的最大自净能力,政府环保部门按照环境质量标准,将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规定各种污染的最大容量,并不得突破。二是严格实行排放许可制度,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排污的种类、数量、性质、去向、方式等实行审查许可。三是要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对区域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对此制度严格实施。
  排污权交易。有关专家朱家贤对此提议,形成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初始分配的一级市场与初始排放权分配后的自由交易二级市场。一是在区域开始进行试点和推广,选择自愿强制减排的企业和超强度减排企业,进行交易。二是建立和规范排放权交易所,可以采用数个区域性和1个国家性的交易平台。三是出台排放权交易国家标准指南。四是建立国家或者公共登记机关,为排放权交易参与者开设账户并且记录相关交易活动。五是适时探索开展碳期货交易,全球碳交易市场在发展进程中,已经形成了实物交易与期货交易两种交易方式。六是按照碳交易的专业性、技术性、多边性及持续性等特点,建立完善的经纪人制度。
  6、舆论、司法和非政府组织
  除了上述制度外,还需要形成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法律、民间组织和新闻舆论监督等综合性约束机制。从一些国家的经验看,除了政府的监督管理外,对于污染的防止和治理,法律、民间组织、新闻舆论监督等等,都是能够节约成本和非常有效的制度组成部分。发育和发展民间生态和环境保护组织,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由政府环保机构和民间环保组织设立企业环保诚信档案,并定期公布污染大户黑名单,在公众和新闻舆论的压力下,促使排污企业(包括建设施工扬尘单位)防止和减少排污。
  总之,我们不是在发展模式和生活消费模式的调整和转变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机,就是在传统模式的惯性道路中遇到灾难和跌入陷阱,未来似乎没有什么第三条道路可以选择。


123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周天勇:中国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五大基本任务 2010-02-05
· 周天勇提出改革土地住房制度一揽子建议 2009-12-03
· 周天勇:现行土地住房体制不改革不行了 2009-12-03
· 周天勇:“十二五”规划应重点解决富民问题 2009-10-21
· 网民热议《周天勇进言修改土地法》一文 2009-08-10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田立:两大投行顶不上一条章鱼?·[思想频道]政策性金融 “配角”一样出彩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