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 >> 专栏 >> 孙立坚
中国央行“不愿加息”的理由
2010-05-07   作者:孙立坚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孙立坚

    中国央行日前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为什么今天中国央行面临挑战却不能贸然加息,而不得不继续选择数量紧缩的调控方法呢?我想主要还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中国经济今天是虚火过旺,实体经济的繁荣还没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模式。所以,现在加息“一刀切”地去增加资金成本,收缩流动性,有可能非但没有压下房地产市场的虚火,反而会更使得市场因实体经济成长势头受到抑制而不得不将更多资金转向“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金融领域。
  其次,加息已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单纯的货币政策手段。它已被市场认为是采取加息的国家所释放的一个明确的“退市”信号,如果此时本国经济市场活力还没完全形成,那么,市场过度的恐慌及由此引起的投资和消费的萎缩现象,使得原先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救市”组合拳所带来的经济复苏的绩效都会付诸东流。至少今天谁都不能保证政府的退市可以让市场继续保持经济高增长的格局。不难想象,在中国进场的热钱和产业“闲钱”因为加息都有可能会更进一步地转向短期套利的投机行为中,这反而更加会带来人民币增值的压力,恶性循环,会更加影响结构调整还没有到位的中国实体经济的复苏进程。
  第三,今天央票到期所带来的流动性回流市场问题,以及物价上涨态势没有改变的状况,再加上金融体系外部的流动性过剩和内部流动性短缺的“失衡”状态等,确实不断地在提醒政府要不惜余力、刻不容缓地去把好货币政策的关口!我们也注意到,今天欧美经济的发展格局与亚洲和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美国和欧洲,核心通货膨胀率尚未大幅上升。实际上,通货紧缩仍是他们担心的一个主要问题。相反,没有采取加息的东亚各国,比如韩国、泰国、印尼的通胀水平都出现了大幅上涨。而且,好多迹象表明国际游资也都进入了这些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明显的泡沫现象。中国政府选择数量调整的做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表现。
  总之,今后影响中国是否进入加息周期,退出“救市”格局的因素主要来自于真实通胀的表现、货币政策数量调控的效果、中国经济市场活力的强弱、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内外非对称利率政策所带来的投机压力以及全球退市的时机等因素。不管怎样讲,中国政府目前的选择依然会是数量调整为主。最后,在经济结构调整基本到位的情况下,才会上调利率,释放“退市”信号——当然时机选择最好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同步,以减少中国单方面退市所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成本和风险。
  这里,我也不排除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中国通胀问题的严峻性和资产泡沫的恶性膨胀的不利状况凸显,可以预计,那时央行会不得不通过加息和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价格调整组合拳”)来应对经济可能出现的硬着陆风险。如果我们现在能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这些深刻的内在矛盾是完全可以迎刃而解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财税制度改革不能操之过急 2010-08-02
· 警惕产业升级同质化新战略一窝蜂 2010-07-29
· 全球化才是唯一的王道 2010-07-20
· 信用评级就是制定金融标准 2010-07-14
· 两房退市再揭中国“软肋” 2010-06-30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改革的理论廓清·[思想频道]中国品牌的追求不能急于求成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