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三亿生态财政撬动45亿生态内需
    2009-03-16    本报记者:刘菁 林艳兴    来源:经济参考报

  江西奉新赤岸镇赤岸村31岁的赖光源在外打工10多年,去年底因所在企业倒闭返乡,他将打工赚的8万元钱投入造林。干洲镇箬溪村27岁的温人长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去年也回乡投入十几万元种湿地松。今年初得知政府免费提供苗木后,他又租了200亩山地造林,租期24年。他说,200亩松树光是割松子油就能赚七万多元,造林是造“绿色银行”。
  去冬今春以来,江西一些政府机关、企业和农民纷纷投身荒山和平原造林,其中包括13万返乡农民工。
  激活当前江西造林热的是一项三亿元“生态财政”政策。去年10月,江西决定将林业建设重点从山上转到平原,推开造林绿化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山上753万亩、山下712万亩的造林任务,以确保明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江西省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投入三亿元购买杨树、油茶等六种速生苗木,免费提供给造林户。上高县农民李化友两兄弟联合317户林农组建了林业合作社,去年又成立了造林公司。他们通过招投标取得了上高县道路两旁和农田林网5800多亩、20万株杨树的造林经营权,这需投入500多万元资金和500劳动力。这家公司还跨县到南昌市新建县买下了40万株林木的经营权。李化友称准备五年内办一个杨树纸浆厂。
  在上高县320国道边可看见的143个村庄、全县163个新农村建设点以及农田机耕道,宜林地段的造林经营权已一“拍”而空。一个树洞的拍卖价从几年前的1元钱涨到了平均17元,最高的达到25元。拍卖款归土地所在村组或农民个人。上高县委书记黄德刚说,前年境内国道拓宽时砍掉了路边的杨树,平均卖到800元一棵,可观的效益吸引了老表。上高县看来会从平原少林县变为森林资源富有县。而新余市近3个月来城区栽植的乔木数量为恢复市建制25年来城市植树量的总和。
  记者调研发现,江西这项造林工程不只是一项单纯的生态工程,它起到了以造林促投资、促就业、促增收、促发展的一举多得的效果。

  ——为生态文明建设找到有效的路径和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的载体。

  造林绿化工程以生态为出发点,以农民为建设主体。上高县翰堂镇下山村每年出栏一万五千头生猪,养猪造成了农村面源污染。三年前,这个村在所有养猪场旁边栽种杨树,村支书李道文称它“改变了污染状况”。樟树市张家山街道地处赣江之滨,万亩农田易受风沙侵蚀,早稻成熟时还会因季风造成大面积倒伏。去年底这里的万亩农田全部林网化,以防风固沙,改善农田小气候。

  ——为拉动农村内需促增长找到一个支点。

  江西省林业厅造林处提供的数据表明,3亿元省级财政目前已拉动各类造林投资45.82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占43%,企业、农民等社会资金占39%,部门资金占18%。有180多家企业、1500多大户投入造林,造林面积占全省造林任务的一半以上。
  江西造林工程三年共需投入120多亿元,间接带动了苗木、化肥、运输等相关市场。上高县林业局副局长罗烈算了一笔平原造林的账:一个树洞的租赁费17元,一株杨树从购苗到挖坑、栽种15元,后期管护每株1至2元,全省要种8000万株杨树,拉动内需是明显的。

  ——为返乡农民工找到一个就业创业门路。

  目前江西13万返乡农民工投入造林,修水县10万返乡农民工中有三万投入造林。上高县农民罗小毛曾投资多个行业,六年前因市场风险难防转向投资200万元造林,每年仅支付管护工工资就有8.9万元,他预测四年后可赚2000万元。

短评

  启动生态内需保增长促就业正当其时

  江西3亿元省财政撬动45亿元造林投资的实践表明,在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背景下,启动“生态内需”正当其时,可以把造林等生态建设作为扩大内需尤其是农村内需的重要抓手。

建议

  好做法需要政策扶持

  一些造林大户和林农建议中央对造林等生态建设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建议设立造林补贴。肖河说,现在粮食和生猪生产有补贴,建议因地制宜向林农发放种苗直补,例如一亩杨树苗成本约300元,建议补120到150元;现在种油菜、花生国家给油料补贴,而作为木本粮油的油茶没有,建议将其纳入油料补贴范围;目前多数农民工返乡造林还停留在原始的刀耕火种上,机械化程度低,建议提供林机具补贴。

呼声

  花架子最要警惕

  采访中,一些干部和基层群众提醒说,生态建设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但基层在实践过程中要防止出现一些偏差。
  一要防止摆花架子,平原造林尤其要防止占用耕地。
  二要合理规划,保证粮食安全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等安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