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设:国际视野中的“美国经验”
    2010-02-04    作者:刘静一 王艳    来源:经济参考报

    [相关链接] 联合国报告称美国智库世界排名第一

  日前,联合国公布了一份“世界分析机构”影响力排行榜。在该榜单中,最权威的是美国华盛顿的“布鲁金斯学会”。而中国“智库”从数量上说占第二位。
  布鲁金斯学会是1916年成立的老牌“智库”,也是美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智库。它主要致力于社会科学,外交政策以及世界经济问题研究。进入“十大智库”还有英国的查塔姆研究所(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德国的“透明国际”、比利时的国际危机小组、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和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等。
  从数量上说,美国分析机构最多,占总数的近1/3,而中国居第二位。此名单是由数千专家学者从6000多个机构中评选的。(据环球网)

  [相关链接] 郑新立:中国智库与国外差距很大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有30余年政策研究经历的中央资深智囊郑新立表示,中国智库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与国外智库相比差距非常大。
  “在欧美国家,智库通常会对经济决策和社会舆论产生重要的影响力和推动力。”通过两次考察美国智库,郑新立指出,国外智库通常由民间资助,社会能量相当大,游刃于政界、商界和学界,对政府决策、公共舆论发挥直接影响力。
  以美国为例,每逢重大政策决断,一般先由智库提建议,然后在媒体上讨论,再经过国会听证,最后由政府采纳,智库的参与度、公信力都很高。
  美国智库还具有“旋转门”机制,即智库成员的身份在政要与研究者之间变换,有人甚至“旋转”两三次,使政府保持政策活力,而智库则成为政府储备人才基地。因为其民间性和独立性,智库的声音往往更具说服力,在国家对外交往中发挥特殊作用。
  郑新立坦言,除了政府等层面外,中国缺乏有影响力的智库与国际知名智库对等交流,在国外主流媒体上很少听到中国智库的正面声音。中国现有智库大部分属于官办和体制内机构,普遍面临经费不足、体制不顺等问题。
  官办研究机构更多地承担所在部门政策研究和解释角色;而大学系统象牙塔式的研究成果与社会实践往往存在一定差距,少数民间智库则处于较低层次,政策意见很难上达决策层。
  他说,除少量民间智库自筹资金外,大部分智库由财政供养,但财政资金往往不足以支持其日常运转,许多研究机构不得不接受和寻找外部资金,甚至海外机构和跨国公司赞助资金。(来源:三略观察)


1234
  相关稿件
· 国内智库的警告被证券市场严重忽略 2009-11-30
· 英国智库:英国经济复苏将很“微弱” 2009-10-23
· 在路上的中国智库 2009-07-06
· 中国新型智库“国经中心”正式亮相 2009-07-03
· 智库推销“中国模式”需要大智慧 200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