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投入是企业负担还是企业财富
    2007-07-09    陈象荣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无锡太湖恶性污染事件引发国家及全社会高度关注,数百家企业因直接造成太湖污染而被强制关闭。透过这起今夏最为轰动的环境污染案件,环保成为直接扼紧企业生死的关卡,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了每个生产企业的面前:企业到底应否承担环保责任?
  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可怖指数屡屡见诸报端,触目惊心。但是,很多企业依然只顾发展生产,而不顾日益增加的污染,直到必须还污染的债时,才醒悟该去为污染负责。试问一句:此时才想到承担环保责任,力图“亡羊补牢”,晚是不晚?
  首先,来看看不去主动承担环保责任的这些企业的后果。仅太湖“环保风暴”中所显示的数据就令人震惊:取缔21家废品加工厂,停产整顿127家,还有71家污染严重的企业被责令停业或关闭,规模以下化工企业三年关闭772家的目标将全面提速……近千家的企业直接进入“死亡黑名单”,这些本质相同的中小企业,关闭数目非常庞大。还有在全国电视台中砸钱投放广告的河北某生物乳业有限公司,已严重污染当地长达13年,未作任何处理的生物化学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成功”地将其周边农田、果园转变成生物化学污染的重灾区。
  还有一些曾在业内叱咤风云的大型企业,在遭遇环保危机之时即使竭力弥补,却仍束手无策。四川某纸业公司是西部造纸业的龙头,但在今年6月15日却因环保不达标而停产,恢复时日不得而知。其实,宜宾纸业已于近几年投入了近亿的环保资金,但仍旧无法处理企业发展与不断扩大的污染之间的矛盾。由于环保治理起步晚,企业还是要面对昔日环保欠账的问题,巨额的环保费用直接导致企业目前的亏损境地。处于这种尴尬境地的大型企业不在少数,纷纷陷入先生产、污染,后整顿、弥补污染的恶性循环中而不能自拔。
  比起尴尬的“亡羊补牢”,“未雨绸缪”的主动承担环保责任才是企业真正发展、解决污染之正道。于早期主动承担起环保责任,能够将污染源及治理费用大大减小。站在企业持续发展的立场上,唯有主动承担环保责任,才能将中国企业发展的生死关化于无形。令人欣慰的是,在主动承担环保责任上做的实实在在的企业并不在少数,他们值得全国所有企业敬重和学习。
  放眼饮品企业,五粮液、劲牌公司等一直是让广大消费者放心的酒业佼佼者。五粮液集团成功研制并推行“无害化、效益化处理丢弃酒糟工艺技术”,将丢糟酿造成复糟酒,产生的废弃糟又作为锅炉燃料,而产生的炭灰再作为原料生产市场畅销的白炭黑。这种独创的链式环保技术使其成为我国酿酒行业“生态循环经济”的典范……劲牌公司一直强调要注重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在建设原酒基地时劲牌一直加强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最近,劲牌公司又实现了企业污染源24小时在线监控,三套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均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作为积极投入大量资金建造污水处理设施企业中的代表,劲牌公司始终坚持生产工程与环保工程同步,使每一项生产工程都建设了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并且各项检测标准也比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更为严格。
  敢于承担环保责任,主动将环保做到实处,既促进了这些优秀企业自身发展的畅通无阻,也让他们得到了国家、公众的大力支持和赞扬。这些先于污染前就执行主动环保的做法,免去了“亡羊补牢”的尴尬和趋于衰落的后果,环保已经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而不是卡住脖子的锁链。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因为不承担责任而导致污染,因为污染又最终导致企业关闭,环境债最终是任何企业拖不起也还不清的,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环保责任才是商海正道,亡羊补牢终究无法超越未雨绸缪。
  相关稿件
· 博奇环保获准在东京证交所上市 2007-07-06
· 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土政策"导致环保死角 2007-07-05
· “流域限批”:环保当打破行政壁垒 2007-07-04
· 四川:为何九成养殖场环保难达标 2007-07-04
· 德国各汽车制造商正加紧研制节能环保汽车 200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