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改革的逻辑起点
 |
作者:华生 出版:东方出版社 |
2012年,很多优秀作者都从各自的视角对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提出了不同看法。华生的《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以及温铁军的《八次危机》,堪称精华。
华生教授是《经济参考报》记者见到的最具理性的学者之一,有人誉其具国士风范。他是影响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三项重要变革的提出者和推动者,他的书总能通过透彻分析,结合中国实际,娓娓道来,让人信服。
针对国企问题华生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人抨击国企,不是基于经济,而是基于政治,是为了削弱政府和官员的权力。另一方面,国企也成为党政官员在提升无望或临近退休时被安排照顾、最后合法挣点钱的去处。华生明确指出,如果国企像一些人所说全面退出搞私有化,结果不是政治大佬瓜分国企,就是得手的高管或富豪收买投靠政治家族,由此,内涉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外关民族利益国家地位,官商不勾兑都不行。
目前,中国处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改革的十字路口。很多人认为,中国面临的困境只有政治体制改革才能解决。对此,华生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民主只是解决决策机制的制度,它有助于而不能代替解决这个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如果非要先解决政治改革问题才能去启动经济等领域的改革,我们恐怕至今还在狭窄的空间里苦斗。华生给出了改革渐进路径并称之为三大战役。战役一,土地制度是启动全面改革的逻辑起点。城市化是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最大推动力,是化解房地产泡沫和金融风险的治本之策;农民家庭的普遍兼业化已经严重阻塞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空间;从经济、社会、政治角度看,解决土地问题已经是当务之急。战役二,需要直指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此役必须待土地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方可启动。同时配套大力消除在社会福利和制度性资源分配上的居民歧视,减少一般民众主要负担的间接税和社保交费,增加和开征按财产和收入负担的直接税。战役三,需要触动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关键是要有政企分割的政治决心和好的制度与机制设计。
十八大报告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华生所说土地制度改革按钮似乎即将启动。推进城镇化建设,必将涉及“三农”问题,温铁军的《八次危机》也许会对下一步的改革发展提供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