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构思《新卖桔者言》 一九八四年经《信报》出版的《卖桔者言》是我平生最畅销的书,重印或再版的次数算不出来了。同学们喜欢读。几年后四川的国内版删除了好些文章,几万本一下子卖清光,是什么原因不再印我懒得听,也懒得管。据说四川之前国内曾经有手抄本,也据说曾经被选为若干本影响力最大的书之一。 当年的《卖桔者言》今天有着它自己的生命,作者再管不着了。彷佛长大了的孩子离家而去,为父的怎可以管呢?该书的名字取自明人刘伯温的〈卖柑者言〉,改一个字。刘前辈没有真的卖过柑;我却真的卖过桔。〈卖桔者言〉是书中一篇文章的名目,选出来作为书名。虽然书中的文章一般可读,但二十五年后的今天回顾,读者最喜爱的还是那篇〈卖桔者言〉。有点新鲜感吧:一位大教授带着一群学生在香港街头卖桔,有证有据地推翻了经济学传统的大名鼎鼎的价格分歧理论…… |
|
作者访谈 |
|
张五常:褒贬由人
真理半步不让
74岁的张五常先生依然活跃,频频发言,阐述自己数十年来的观察和思考。尽管他的赞同者和抨击者,有极端对立之意,但争议恰好说明他的存在。难以否认,张五常的确是少数几个享有世界性声誉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
如果落到作家手里,张五常的经历足可写一本“章回小说”。他1935年生于香港,家境算得上中产,却不幸遭逢日本侵华战争,香港沦陷,全家化整为零,往内地逃。一度,他背着3岁的妹妹“野外生存”,“废田的零碎农植、山溪的小鱼与虾,原野的草蜢与不知名的小动物,生火烤煮后皆可吃。”妹妹曾被医生诊断为“不可能活下去”,张五常硬把不可能变作可能,“妹妹今天还活着。”他说。
这段经历,加之爱去田园沉思的习惯,让张五常的经济学思维始终贴牢现实。几十年后赴美求学,严格的学术训练仍磨不掉他的“野路子”,无论是专著抑或专栏,他都写得活色生香,爱从生活中的细节谈起,满纸跳跃着花鸟鱼虫。可以说,近年来颇受普通读者欢迎的经济学随笔,风气由张五常打开。
同时,张五常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满头“爆炸式”的白发,对经济的看法、对现状的剖析也颇具“爆炸”效应,常常一语激起千层浪
……[详情] |
|
 |
 |
网友评论 | |
tuzheng91@***.*** 发表于 2010-03-24
12:18:31 |
|
的确是本好书,没有教材那些复杂的公式,完全是用一些易理解的语言来描述现象。
其中序言部分关于 “求对” 和 “求错”
两个解释很赞同。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毕竟是好的文章的结集。当之无愧是一本好书。 |
|
宋老 发表于 2010-03-15 22:49:49 |
|
张先生的著作,素以以实际研究和研究实际为长,卖桔者言是张先生的经典之作。补充的新作也不错。 |
|
搜狐网友:关注《新卖桔者言》 |
|
今天在张大师博客上看到大师要推出新作《新卖桔者言》,很是惊喜,希望能早日看到。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一日千里,20多年后的《新卖桔者言》不仅仅是《卖桔者言》的后续,更是张大师就目前经济学领域的新思想和新观点。当有一天我拿到《新卖桔者言》,慢慢细读之时,仿佛时光可以倒流,我似乎又回到了在宿舍的铁架床上细读《卖桔者言》。
|
| | | |
| |
|
 |
|
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1959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学习,其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1969年以名为《佃农理论》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1991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 一个书法家创立了合约理论,从而促成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一个摄影家重视基础,仰慕前人,但不守常规,对光与物的看法皆与众不同。一个散文家影响了神州大地对产权及交易费用的认识,也开辟了整个中国经济学散文的新天地。 曾出版作品:《佃农理论》、《五常问答室》、《经济学的缺环》、《经济解释》、《中国的前景》、《中国的前途》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