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七次常务理事会、七届三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的140余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中医气功学术研究、临床应用、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共同探讨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医气功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其内涵丰富、前景光明,发展中医气功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名誉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刘天君呼吁,行业从业者持续发力,深耕功法传承与实践推广,让这一文化瑰宝焕发新生。
“202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版《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年修订版)》首次将传统功法列为治未病单独项目。”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报社总编辑王淑军表示,在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医气功的作用。
开幕式上,多种中医气功功法依次展演,包括内证经络功法、推拿功法易筋经、太极拳等,生动展现了中医气功“形神兼养、动静相宜”的特点。
太极拳是中医气功体系的核心代表,2020年,太极拳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11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43届会议宣布将每年3月21日(北半球春分日)设立为“国际太极拳日”。
据了解,本次学术年会设置有主旨报告与青年论坛两大板块,40余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内容涵盖中医气功的社会认知、国际传播、临床创新及慢性病干预等多方面。同期召开的常务理事会与理事会审议了年度工作报告、财务情况与分支机构计划,并通过第二批养生科普专家名单,聘任陈昌乐、吴云川、张海波、张敬文等9位专家,进一步强化学会规范管理与发展路径。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医气功功法交流活动,推动不同流派、不同功法互学互鉴。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张海波表示,要持续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科普推广,推动中医气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贡献更多中医气功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