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于“华电系”(华为电气-艾默生)的朱兴明将旗下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汇川技术”,300124.SZ)打造成中国工控龙头、年营收超370亿元后,投资者希望看到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特别是汇川技术业绩增速有放缓迹象、股价低迷之际。11月11日,公司给出了潜在的业绩增长路径——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应用场景以及国际化。
汇川技术过往表现不错。过去五年,公司完成了“单一变频器厂商→通用自动化龙头→新能源+机器人双轮驱动平台”的三级跳,技术、渠道、产能、客户四大护城河已形成。公司营业收入从2020年115.11亿元增至2024年370.4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34%,远高于行业8%左右的均值水平;归母净利润由21.0亿元增至42.8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4%,期间受原材料涨价、价格战及新能源业务放量拉低整体净利率,但规模效应仍保持两位数利润增长。但公司今年第三季度营收净利环比双双下滑,这引发部分投资者担忧。
通用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智慧电梯是汇川技术的三大核心业务。
公司在11月11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记录表中称,目前,公司自动化业务中,伺服系统、变频器、小型PLC产品、工业机器人等在中国市场均拥有较好的市场份额。公司将围绕以下领域,持续提升市场份额:①持续布局多产品解决方案,持续提升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竞争力,并通过带工艺的解决方案不断加强客户粘性。通过多产品的销售策略,公司布局的精密机械产品、高效电机、气动等新品类也逐步取得较好的增长动力。②公司在零散市场和项目型市场的市场份额相对不高,近年来在不断加强这两个市场的拓展力度。③海外市场是公司重点拓展方向。随着出海策略的逐步落地,会逐渐带动公司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提升。
海外战略落地方面,公司表示,国际化是汇川技术重要的战略方向,其中,“行业线出海”与“借船出海”是实现公司国际化的重要策略。在中国市场,公司在手机、锂电、光伏、空调制冷、空压机、纺织、注塑机等行业的定制化解决方案非常有竞争力,且得到众多跨国企业的认可。行业线出海,即通过国内跨国企业客户和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向这些客户的海外分支去延伸。此外,近年来中国制造业诞生了很多龙头企业,他们主动出击拓展海外市场。作为这些龙头企业在国内的重要供应商,公司也在积极跟进,随中国企业一同出海。
未来,汇川技术将重点围绕欧洲和新兴市场推进国际化业务落地。其中,欧洲聚集众多设备制造业头部客户,公司将重点布局以推动该市场业务增长;东南亚、韩国、南美和中东等地区也具备较快增长潜力,其中东南亚和中东上半年已表现出显著增长。在并购方面,公司一直在积极寻找合适标的,特别是在欧洲市场寻找具备品牌影响力、拥有独立管理体系的标的公司。通过并购实现海外市场的快速拓展也是公司的重要战略之一。
储能业务方面,汇川技术称,目前,公司在储能行业以大储项目居多,但未来,公司瞄准的是企业端的数字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储能产品作为改变能源结构的重要产品,是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还需要结合数字化与自动化,实现对用电、电费、安全及碳排放的综合管理。公司目前基于InoCube数字化平台搭建了FEMS能源管理软件平台,正在推进数字化能源管理的模式。
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方面,今年以来,公司围绕人形机器人业务方向,持续紧跟产业变化,快速构建核心产品能力和关键产品平台。目前,公司面向人形机器人应用开发的核心零部件包括:①驱动器和电机等产品,重点通过提升电机的扭矩密度和控制温升来解决行业痛点;公司会把电机在工业领域大批量应用的经验和相关技术积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②行星滚柱丝杠产品;③直线模组和旋转关节模组等。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趋势中,这些核心零部件均具备良好的市场潜力。
11月11日,汇川技术收于72.13元/股,跌幅0.93%,总市值195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