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寻找“独角兽”丨数坤科技:给医生戴上高效AI“听诊器”
2025-11-04 记者 袁小康 熊琳 来源:经济参考报

  几分钟就能根据上千张CT扫描片构造出患者心脏模型、一键帮助医生锁定肺部存在问题的结节、能够自动书写和质控病历以及全科辅助诊断的多模态大模型……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落地应用,AI+医疗正在成为医生手中的新“利器”。

  “我们希望可以利用AI的赋能,让各级医院甚至社区卫生中心配备上更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助力我国医疗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注册于北京市昌平区的独角兽企业数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坤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毛新生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AI“臂膀”助力医疗系统更高效

  AI可以用来做什么?在IBM工作多年后,毛新生的回答是,给医疗系统装上更有力的“臂膀”,给医生配上更精准的“听诊器”。

  近年来,我国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水平、可及性、公平性得到了持续改善和提升。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2020年至2024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97万个增加到104万个,相应的卫生人员数量从434万人增长到526万人。

  但同时,基层医疗体系仍然面临一定的痛点。毛新生告诉记者,随着资源投入不断加大,基层医疗点的设备正在不断完善升级,但如何更好发挥硬件作用仍然有待发力。

  “以CT设备为例,现在部分基层医院已经配齐了相关设备,但做完CT后的阅片、影像处理、报告撰写等流程耗时长难度大,导致设备使用门槛高、利用率低,也使得医疗分级难以进一步深化。”毛新生说。

  作为IBM中国医疗团队的创始人,毛新生在工作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基层医疗的痛点,这也是他创业的初心。“AI带来的技术赋能,有望让医疗资源实现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普及。”

  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近2万名重点人群的心肺联筛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医防融合路径。居民做一次低剂量CT,AI辅助医生可同时评估肺癌与冠脉钙化风险,7.18%的高风险人群被精准筛出,1779人纳入长期健康管理,172名高风险患者已接受针对性治疗。

  在实现这一医防融合的背后,是AI带来的基层医疗赋能。以冠脉CT为例,记者了解到,冠脉血管CT等检查项目检查结果通常包含上千张照片,传统流程可能需要30至40分钟,且阅片门槛较高。

  “借助我们的AI技术,可以帮助医生一键完成心脏血管三维重建,指出血管狭窄、斑块等病灶,将整个流程缩短至3分钟,结果准确率提高到95%以上,大幅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而集成了多病种联筛能力,以及自动病历质控、全科辅助诊断等能力的‘数坤坤’多模态医疗健康大模型,更是有望成为‘连接基层与中心、贯通筛查与管理、服务医生与居民’的数智化纽带与核心基础设施,让更高质量的医疗资源深入到基层。”数坤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体系作战啃下技术研发“硬骨头”

  从数坤科技创办的时机来看,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已经被市场所关注,助力企业持续增长。

  “当时针对肺结节的AI识别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大多数AI医疗企业都是从这一赛道切入,但也导致相关领域竞争非常激烈。”毛新生告诉记者,“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想在肺结节这一赛道站住脚跟并不容易。我们的选择是,发挥自身的研发能力优势,从心脏冠脉CT这条没人愿意碰的高难度赛道切入,从而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从技术上来说,心脏跳动快、血管层级多、图像伪影大,在当时没有开源数据集,也没有现成的深度学习模型,使得AI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困难重重。

  毛新生表示,数坤医疗团队花费18个月时间自建10万余例高质量金标准数据,联合北京安贞医院等顶级中心完成多中心验证,最终在2020年拿下国内首张冠脉CTA三类证,比肺结节赛道更早进入商业化,一举确立数坤科技在“心脏AI”方面的领先地位。

  而在啃“硬骨头”的背后,是数坤科技在研发体系建设上的不懈努力。数坤科技把研发体系视为“公司的生命线”,用毛新生的话说“我们卖的不是软件,而是持续生长的数字医生;能生长的前提,是有一套会自己进化的研发底座”。

  “数坤科技围绕技术产业发展方向进行战略立项,再沿着战略方向实现敏捷开发快速迭代。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利用完善的激励体系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正是这种快捷高效的研发体系,让我们在冠脉、肺结节等多个领域稳居行业前列甚至首位,撑起8年近20张三类证、5000家医院上线的‘数坤速度’,为大规模临床落地奠定可信底座。”毛新生说。

  各方携手夯实医疗科技底座

  AI医疗的落地应用,不仅是单个企业发力的结果,更是产学研合作的生动实践。

  “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落地,不仅需要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更需要深入地和医疗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训练出可靠、好用的模型。”毛新生提到。

  为了进一步推动技术的研发和落地,记者了解到,数坤科技与各地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合作投资成立联合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研究,共同申报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目前,数坤科技已与5000多家公立医院形成高粘性日常调用,其中协和医院、安贞医院、阜外医院、瑞金医院等头部医院已把“数字医生”写进标准工作流程,每年生成上亿份辅助诊断报告。

数坤科技开发的穿刺手术导航系统(软件)+手术机器人(硬件)。受访者供图

  “地方政府也是AI医疗的重要支持者。”数坤科技创始人、CEO马春娥提到,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近两年数坤科技共计获得《昌平区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支持办法》《昌平区加快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支持办法》政策资金478万元,子公司语坤(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获得280万元的政策支持。

  “下一步,昌平区政府将持续推进数坤科技与昌平区内医院合作,推广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医疗领域,打造昌平区的智慧医院。”北京市昌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王晨光说。

  面向未来,毛新生对于AI的进一步落地很有信心。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探索推广人人可享的高水平居民健康助手,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大幅提高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效率。我相信,在政府、企业、医院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医疗资源将实现进一步的智能化、普惠化。我们也希望在这个进程中贡献数坤力量。”毛新生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