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退市追责重拳落地:青岛中程、泛海控股领数千万元罚单
2025-11-04 记者 冯皓 来源:经济参考网

  10月31日晚,青岛中资中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中程”,300208.SZ)、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控股”,000046.SZ)双双披露,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分别收到中国证监会及北京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记者注意到,10月份,监管部门密集对已退市公司进行追责,涉及青岛中程、泛海控股、江苏阳光、长江健康4家已退市企业,合计罚款金额达8560万元。

  财务造假六年 青岛中程遭处罚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中程成立于1998年,曾被誉为青岛国企改革典范的企业,该公司于2025年7月21日摘牌退市。10月31日,因其长达六年的系统性财务造假及重大信息披露违规遭证监会严惩。

  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2017年至2021年,青岛中程菲律宾风光一体化项目相关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其中,风电项目在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情况下虚假确认收入和利润,光伏项目通过虚增工程进度方式提前确认收入和利润。

  2020年至2022年,青岛中程虚增印度尼西亚矿权相关财务数据。其中,CIS煤矿采矿权证被撤销事项,青岛中程不晚于2020年知悉;JAYA猛矿矿权于2021年6月到期。青岛中程未对上述资产予以转销,仍作为无形资产在财务报表中列示。

  这也导致青岛中程2017年至2022年连续六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此外,2023年5月,其子公司涉诉金额高达6.27亿元(占公司2022年末净资产的57.47%),但该公司迟至同年11月才予以对外披露。

  对此,证监会责令青岛中程改正、给予警告,并罚款750万元;8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合计罚款1310万元,时任总裁JIA XIAOYU被罚650万元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泛海控股隐瞒债务违约 退市一年多仍追责

  已于2024年2月7日因交易类指标退市的泛海控股,亦未能逃脱事后追责。泛海控股公告披露,因未及时披露重大债务违约事项,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北京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公告显示,北京证监局查明,2022年至2023年,该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发生8笔融资合同违约,均未按规定及时披露。其中,2022年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的金额为59.43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3.15%,2023年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的金额为26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90.83%。

  上述行为构成信息披露重大遗漏,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最终被处以合计840万元罚款。

  立体化追责体系成形

  记者注意到,除上述行政处罚外,10月监管动作呈现“全方位追责”特点。

  刑事追责同步推进,立案调查持续开展。据统计,10月份,除上述4家企业被行政处罚外,另有2家退市公司股东被立案调查,1家公司收到行政监管措施。

  中国中期10月13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中期集团有限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于10月11日立案调查。

  此外,已退市公司千山药机董事长刘祥华等人因违规披露、挪用资金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20万元。

  业内专家指出,这显示监管部门已将“从严监管”贯穿企业上市、经营、退市全周期,通过“行刑衔接”机制提升违法成本、净化市场生态。监管部门对青岛中程、泛海控股等退市公司的集中追责,是落实“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资本市场”目标的关键一步。随着行政处罚、刑事判决与民事索赔机制的协同发力,“上市圈钱、退市免责”的幻象已被彻底打破,市场生态有望在法治化轨道上实现深层净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