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十四五”工业成就看四川——2025全国经济媒体社长总编四川行活动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活动启动仪式后,嘉宾们将于11月4—7日深入成都、德阳、宜宾等地,实地探访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六大优势产业领域的“明星企业”,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以及为四川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企业之家”,沉浸式感受“十四五”以来四川工业在创新突破、转型升级中的蓬勃活力与显著成效。
据悉,本次活动共有近30家媒体参与,涵盖人民网、新华社、央广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证券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工业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经营报、《西部大开发》杂志、《企业文化》杂志、每日经济新闻、西北信息报、江苏经济报、安徽经济报、河南经济报、河北经济日报、经济导报、甘肃经济日报、经济晚报、四川日报等。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宣教处处长薛棋彬通过一组数据和成果介绍了“十四五”四川工业的发展成就:
一是工业实力持续增强,发展质效显著提升。四川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工业增加值总量从1.34万亿元增至1.79万亿元,全国排位提升至第7位。创新投入持续加大,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研发强度分别增长50%和41%。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收占规上工业比重达28.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十三五”末下降15.4%。
二是产业结构深度优化,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三大产业已迈上万亿级台阶,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正加速迈向万亿大关。我们深入开展“建圈强链”,打造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17条重点产业链,培育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5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居中西部首位。前瞻布局25条产业新赛道,加快培育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以及6G、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全省高技术制造业营收占规上工业比重达22.6%,较“十三五”末提高3.3个百分点。
三是创新动能加速集聚,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四川全省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19家,数量居西部第一。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成功突破62个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一批“四川造”大国重器精彩亮相:运-20、C919大飞机机头批量交付,世界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研制成功,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顺利运行,全国首套脑控外骨骼机器人正式发布。这些成就标志着四川正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稳步迈进。
四是发展势能持续巩固,企业生态充满活力。“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制造业项目超1.5万个,带动制造业投资超2万亿元,制造业投资、工业投资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四川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建成三级“企业之家”服务体系。目前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达1.99万家,A股上市工业企业134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6家,形成了欣欣向荣的企业生态。
薛棋彬称,四川工业“挑大梁”的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缩影。面向“十五五”,四川省将加快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深入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全国发展大局贡献更多四川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