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业界呼吁共建汽车安全防护体系
2025-10-23 记者 郭新志 实习记者 李子莘 来源:经济参考网

  近日,“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亦庄举行,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8000多名代表参会,超过2100万人次在线观众参会。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主要领导以及国际政要代表出席大会,200余位中外有关部门负责人、国际行业组织专家、全球知名整车及产业链企业领袖发表演讲。在本次大会举行的17场重要活动中,“汽车安全”成为热点之一,与会专家表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逐步向着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网联化等新方向迈进,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变化,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的形势愈加复杂。在此背景下,安全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需要汇聚产业力量,通过技术创新共建安全生态。

  “安全”成为产业发展“必答题”

  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颇具规模的当下,汽车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汽车已从单纯的交通工具演变为移动智能终端,汽车呈现智能化、云控化、电动化、数字化发展趋势。汽车属性的变化,带来汽车安全内涵和外延的根本性演变。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介绍,今年1至7月,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的乘用车新车累计销量775.99万辆,渗透率达62.58%,5G和C-V2X装配量超过300万辆。尽管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仍面临着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技术长尾效应破解难度较大、部分关键技术尚未突破、基础设施建设不及预期等多重挑战。

  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副局长张光明表示,汽车安全已经从被动碰撞安全拓展至涵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行驾安全的系统性理念。

  具体来看,网络安全方面,智能驾驶市场渗透率快速增长,智能座舱等部件直接对外交互,整车网络存在脆弱性加剧现象,据《Vic0ne 2025年汽车网络安全报告》数据显示,车联网安全漏洞83%与整车相关;数据安全方面,汽车融合了用户,汽车、道路、交通等多方海量数据,数据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据《Upstream 2025全球汽车网络安全报告》数据显示,数据泄露占汽车网络安全事件总数的60%;行驾安全方面,机器驾驶也存在着应对“长尾场景”能力不足、感知与认知存在固有局限等方面的安全挑战。

  工信部原总工程师、信息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韩夏表示,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供给质量有待提高。她表示,《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国家强制性标准即将实施,对车企安全合规提出更高要求,大部分企业仍存在安全投入不足、防护措施部署不够等问题,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亟待提升。

  技术创新构建安全防御体系

  业内人士表示,应对日益复杂多元的安全挑战,单点的防护手段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下的环境。需要通过不断研发创新,利用新兴技术构筑起安全防护体系。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车云部总监张东海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需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来构建坚实的安全防线,推动安全技术融合创新,构建“设计-防护-响应”一体化能力。重点推进深化隐私计算与零信任应用、构建AI智能监测与协同防御体系等。

  华为集团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部部长王正安表示,华为已建立端到端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在供应链、研发等关键领域将网络安全的要求和活动嵌入到主业务流程中,并通过管理和审计来确保其有效实施。

  韩夏则认为,聚焦新兴技术融合应用的积极影响和风险挑战,产业各方应加快利用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防御方面探索新领域、解决难问题。比如,构建安全智能化协同防护体系,打造威胁建模与风险评估、基于AI大模型的VSOC安全运营智能体;强化数据安全保护,构建基于AI能力的自动识别并拦截敏感数据泄露行为识别与拦截机制、实现隐私保护。

  生态协同共建产业发展基石

  尽管如此,汽车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任何单一企业或行业能够独立完成。需要在政策和标准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同时需要凝聚全产业链、跨行业的智慧与力量,达成新共识,形成新生态。

  一方面,生态的构建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指引。张光明指出,要加强政策指引,围绕法律法规细化落地,引导企业强化安全意识,提升车辆安全韧性和能力;同时要强化标准引领,树立安全标杆,发布相关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更新发布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指导企业安全防护实践。

  另一方面,生态的构建也需要产业、行业之间深度融合与合作。“应推动车企与科技企业等深度协同,构建开放融合的产业生态,夯实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说。

  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质量与流程IT部部长丁旭表示,产业链各环节需要积极参与,加大投入,将网络安全提升到新的高度,以应对当前行业的安全挑战,提升消费者对安全隐私的满意度。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亦功呼吁共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他表示,汇聚产业链优质资源,搭建一个跨越组织边界、实现技术共建、共享的国家级汽车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以开放生态赋能产业的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