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高院镇关帝庙社区,一场特殊的“院坝会”正在村民陈大爷家的院子里进行,20多位村民和县纪委干部,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渠低田高”问题整改落实后带来的好收成。
“水渠修好了,心里更有底气了,今年的水稻长势好,又是一个丰收年。”
“‘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真是给咱老百姓办实事啊。”
……
时间回溯到两个多月前,正值水稻生长关键期。西充县纪委监委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督查时,关帝庙社区的村民们集中反映了同一个问题:“新修的水渠比田坎还低,水根本灌不进去。”
当天下午,督查组便会同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专家、镇纪委干部及施工方负责人,直奔田间地头,展开现场核查。经查,在高院镇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关帝庙社区段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未能充分考量实际地形落差,施工方又机械照搬图纸作业,致使新建水渠底部比邻近田坎低了约70厘米,形成“渠低田高”的局面,导致该社区13户农民的43亩水田灌溉无门。
在县纪委监委的推动下,很快,施工队就带着整改方案进场施工,整改期间,纪检干部们天天到现场督促进度、检查质量,半个月时间,一条被整体抬高了70厘米的崭新水渠就如银链般蜿蜒在翠绿的稻田之间。这条“长高”了的水渠,不仅滋润了干渴的农田,更温暖了群众的心田。
今年以来,西充县纪委监委创新监督方式,紧盯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链条,聚焦“建、管、用”关键环节,组织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常态化督查,围绕生产道路硬化质量、土地平整效果、排灌渠系通畅性、农田灌溉保障及建成后管护利用等核心指标,逐村逐项“过筛子”。在此过程中,该县探索建立了“纪检监察+职能部门+乡镇协同”的联动监督机制:乡镇立足属地优势,组织村社干部、群众代表参与日常巡查,实时反馈工程进度和质量问题;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同步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纪委监委强化统筹协调,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三方同向发力、同题共答,精准核查履职情况、推动问题解决、堵塞制度漏洞。
据统计,今年1-9月,西充县纪检监察机关已推动解决群众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的急迫诉求39件,督促完善制度机制34项,力促高标准农田真正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沃土”,为粮食稳产增产、农民增收致富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