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住建部亮出“十四五”住房建设成绩单
2025-10-13 记者 梁倩 来源:经济参考网

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旧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全国750多万套已售出但难交付的住房实现了交付、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1.1亿居民……这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勾勒出“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亮眼“成绩单”。过去五年,从住房条件的持续改善到城市人居环境的品质跃升,从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加速到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每一项成果都紧贴民生需求,每一组数据都承载着百姓对“住有优居”的向往。

“住有所居”是民生头等大事。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10月1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们牢牢抓住“安居”这个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点,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

从累计销售新建住房50亿平方米,到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城中村及危旧房改造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直接覆盖3000多万群众。我国构建“市场+保障”双轨住房体系。

针对曾困扰购房者的“交房难”问题,住建部打出“组合拳”,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工作专班,对问题项目“一楼一策”处置,通过融资“白名单”保障建设资金,司法处置中优先维护购房人权益。截至目前,全国750多万套已售难交付住房全部实现交付。

“这不仅守住了民生底线,更稳住了市场信心。”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十四五”承上启下,兼顾稳定、发展和转型,住房工作在转型阵痛中实现“稳市场”与“保民生”,同时找到“城市更新”这一重点发展方向。

改造不仅让“老房子”换新颜,更让“老社区”提品质。“十四五”期间,全国城市更新“拆改建补”多管齐下,民生红利持续释放。五年间,全国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2387个,建设筹集安置住房230多万套;启动城市危旧房改造17.5万套(间);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4000多万户、惠及1.1亿居民。同步完成12.9万部电梯加装、340多万个停车位增设、6.4万个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配套,让“老小区”焕发新机。

地下管网改造作为城市“里子工程”成效显著,累计改造各类地下管网84万公里,有效提升了城市安全韧性。在生态改善方面,1.8万多个“口袋公园”、2.5万公里城市绿道落地,以“小空间”承载“大民生”;6500多个老旧街区、700多个老旧厂区完成改造,既保留城市记忆,又新增消费与创业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城市更新“先体检、后更新”已成为城市治理新趋势。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透露,目前,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50多个县级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通过“体检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评估实施效果、推动巩固提升”的闭环机制,精准对接民生需求。同时,各地建立金融、财税、土地政策协同机制,实行“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并研究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推动城市更新从“粗放拆建”转向“可持续提质”。

房地产市场如何实现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发布会上,住建部明确“人、房、地、钱”四大要素联动的核心思路。据介绍,“十四五”期间,住建部指导各地以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为抓手,根据人口流动趋势确定住房需求规模,依据住房需求科学安排土地供应,结合项目实际引导金融资源配置,从根本上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结构优化。目前,已有多地完成住房发展年度计划编制实施,为行业转型提供制度保障。

“传统短期救市政策效果有限,‘人房地钱’联动才是治本之策。”李宇嘉指出,这一思路打破了过去重土地财政、重投资增长的旧思路,转向以“人口需求”为核心的精细化供给,转向盘活存量资源,提升建设标准,完善租赁与保障体系,最终推动房地产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为“十五五”时期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