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奇瑞汽车”,09973.HK)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以招股价上限30.75港元定价,发行32.97亿股H股,募资总额达91.45亿港元。所募资金净额的35%将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及版本以扩大产品组合;25%投向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强化核心技术能力;20%专门用于未来四年内的海外市场拓展与全球化策略执行;10%用于升级安徽芜湖的生产设施;剩余10%作为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奇瑞汽车是一家乘用车公司,总部位于中国芜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4年的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奇瑞汽车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和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截至今年8月,奇瑞汽车的乘用车已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300万辆。
发行文件显示,奇瑞汽车此次全球发售约2.97亿股H股,占发行完成后总股份的5.16%,其中90%为国际发售、10%为公开发售,同时设有15%超额配股权,若悉数行使超额配股权,最高募资可达105.17亿港元。
奇瑞汽车此次IPO共引入了13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约1.48亿股发售股份(45.66亿港元),占发售总量的比例约50%,包括高瓴资本、景林资产、黄山建投、大家保险、国轩高科等公司纷纷参与认购(如下图所示)。其中,高瓴旗下HHLR认购6000万美元。
图:奇瑞汽车基石投资者认购情况(单位/股) 资料来源:奇瑞汽车公告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奇瑞汽车营业收入从926.18亿元跃升至2698.97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超70%;净利润同步从58.06亿元增长至143.34亿元,2024年同比增幅达37.2%。2022—2024年及2025一季度,公司的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3.8%、16.0%、13.5%和12.4%,公司期末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3.10%、91.87%、87.89%及87.74%。
技术方面,奇瑞汽车建立了全方位技术堆栈,包括(i)鲲鹏动力(公司的动力总成系统);(ii)火星架构(公司的汽车开发平台);(iii)雄狮智舱(公司的智能座舱系统);(iv)公司的辅助驾驶系统。2024年,奇瑞车辆配备辅助驾驶系统的比例已达到49.6%,远高于全球35.6%的平均水平。公司计划在2025年推出60多款新车型和新版本乘用车,涵盖燃油车及电动车。同时,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前实现全品牌车型智能驾驶系统覆盖。
目前,奇瑞汽车拥有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等五大品牌。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中国有3663个经销商网点,覆盖逾310个城市,在海外有2958个经销商网点,遍及亚洲(中国除外)、欧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
奇瑞汽车上市之路颇为曲折。早在2004年,奇瑞便首次启动上市计划,但因股权结构复杂、盈利稳定性等问题暂缓脚步。此后多年,奇瑞多次尝试登陆资本市场,但均未成功。2008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却遭遇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因市场不理想和关联交易因素未能推进;2016年计划借壳上市也未走通。此次成功上市,为奇瑞汽车21年的资本征程画上了圆满句号,也大大缓解了公司的财务压力。
9月25日开盘后,公司股价迅速冲高至34.2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1.22%,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港元。截至当日收盘,奇瑞汽车总市值为1841亿港元,收于31.92港元/股,涨幅3.80%。(实习生马金戈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