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智能、电动双轮驱动 关键技术重塑汽车产业格局
2025-09-22 记者 袁小康 来源:经济参考网

日前S&P Global Mobility(标普全球汽车)主办的2025 Mobility Intelligence Dialogue在上海、北京、广州三站落地。多位专家和资深参与者以“打造智能汽车未来”为核心主题,深度剖析人工智能时代下汽车产业的转型路径、技术突破与全球机遇,为车企制定战略规划、产品布局提供关键参考。

标普全球汽车数据显示,全球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5600万辆增长至2030年的7700万辆,渗透率从68%提升至85%。在中国,2030年预计超过95%的网联汽车将支持OTA(无线升级),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基础支撑。

标普全球汽车供应链与技术首席分析师李凡妮提到,根据标普全球预测,到2037年全球接近四分之一的新车会达到软件定义汽车的level 4级别。对于软件定义汽车level 4的车型,OTA可以去升级更多的车载控制器,整车实现更集中式的电子电器架构,以及部分或者是整车操作系统。到2037年,大中华区的渗透率会更高,超过三分之一的新车会达到软件定义汽车的level 4以上。

标普全球汽车分析师表示,在商业变现模式方面,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价值在于“从‘卖车’到‘卖服务’的商业模式转型”。大众、通用、特斯拉、Stellantis、雷诺等多家车企软件服务盈利目标数据显示,通过OTA升级为用户提供付费功能(如高阶辅助驾驶、智能座舱个性化服务等),将成为车企获取高利润率持续性收入的关键路径。

“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中国市场展现出‘政策支持+技术迭代+数据积累’的三重优势。标普全球汽车预测,在不考虑关税调整及美国相关计划延期的情况下,到2037年,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新车智能辅助驾驶将达到L4或L5,而中国这一比例将接近三分之一,成为全球智能驾驶落地最快的市场。”标普全球汽车分析师说。

值得关注的是,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技术突破是汽车产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全固态电池可为续航里程和电池可靠性带来革命性提升。硫化物电解质技术路线是主要赛道,但市场上尚未有玩家能够断层出道。目前固态电池还需要在固态电解质供应链的完善、电池生产制造规模的扩大、固态电池生产技术提升、供应链和生产成本降低策略等方面进一步发力迈进。全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能为续航里程和电池可靠性带来革命性提升,或于明年实现装车验证。”标普全球汽车汽车供应链与汽车技术研究团队高级分析师高晗指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成本部件’与‘性能关键载体’,中国已在动力电池领域形成‘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的全方位领先优势。”

而在供电系统方面,标普全球汽车相关分析师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对电力需求的增加(如智能座舱、多传感器、高阶智驾系统),传统12V低压供电系统已难以满足需求,48V系统因“高效节能、功率密度高”成为潜在替代方案。预计未来少数整车厂将在高端细分市场尝试应用,但大规模普及仍需时间。标普全球汽车预测,到2035年,低压电池中不到5%将是48V电池,12V系统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