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四川日报全媒体主办、五粮液独家战略合作的“大咖话川酒”第二季第三期活动现场,迎来了关于粮食与美酒的文化盛宴,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白酒多粮酿造的成因、中国白酒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中国白酒的世界化进程。
五粮酝和美:独特工艺引领行业发展
论坛会场外,一幅“五谷丰登”的宣传语,给著名植物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赵志军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川酒和中国白酒重要代表的五粮液,其粮食构成,正好对应着‘五谷丰登’中的五谷二字。”赵志军说,意蕴着“五谷丰登”的五粮液,一直以来,代表着人们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良好期盼。
好粮,才能产好酒。“作为‘天府之国’的四川,是全国重要的粮仓所在地。我们注意到,五粮液已经把粮食生产基地打造成为‘第一车间’。”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卢勇说,依托元明窖池和独特五粮配方,催生出五粮液这样的中国白酒行业标杆,作为中国白酒典型代表,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五粮,酝出和美之美。四川轻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罗惠波从“技术流”的角度来解读了五粮液蕴含的和美之美。
“在酿酒过程中,粮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为什么五粮浓香会带来更加丰满的口感、更加馥郁的芳香和更加谐调的口味?”罗惠波表示,正是在多种粮食的相互构建中,微生物种类的复杂性有了支撑。他认为,五粮液开创了运用五种粮食、上千微生物协同作用的酿造方式,并且率先实现跑窖循环、双轮底发酵等独特工艺,引领着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
五粮传和美: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作为中国白酒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五粮液一直以来都是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和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符号。
从考古学的角度,赵志军指出,实际上五粮液中的“五粮”二字,本身就可以称得上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产物。
“我们发现,大概在距今5000-5500年之间,起码在欧亚大陆就出现过一次非常有趣的史前文明和文化的相互交流,其中,谷物是重要的先导之一。”赵志军说,五粮液的五种谷物,分别来自世界四大农业起源中心区,“小麦来自西亚,大米和糯米起源于中国,玉米来自南美洲,高粱来自非洲。”
五粮,传和美。罗惠波认为,近年来,五粮液已经在“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如何消费美酒、如何让中国白酒走向国际化等方面,搭建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平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未来中国白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特别在推动中国白酒扬名世界方面,五粮液将成为推动者和引领者的角色。”
对此,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研究科学家汤继强表示赞同。“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五种粮食,成就了今日的五粮液,这本身就是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鲜明体现。”汤继强表示,作为中国白酒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五粮液有责任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发挥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用,进一步加快中国白酒世界化进程,积极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