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以为只是老年斑,没想到竟是皮肤基底细胞癌。”家住天津的68岁市民刘女士在社区健康筛查中,被确诊为早期皮肤基底细胞癌,经手术切除后已顺利康复。这一病例并非个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及职业性紫外线暴露人群扩大,皮肤癌发病率正持续攀升,部分北方省市年增速超15%,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成为应对这一疾病的核心。
皮肤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并称为三大皮肤癌。其中,基底细胞癌虽生长缓慢、极少转移,通过手术等局部治疗可有效治愈,但长期忽视会像“扎根”般浸润深层组织,侵蚀鼻、眼等部位的软骨与骨骼,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还可能导致毁容。而恶性程度更高的黑色素瘤,I期五年生存率超94%,IV期却不足5%,分期早晚直接决定治疗效果。数据显示,我国皮肤癌年增长率达4.47%,且确诊患者多处于进展期甚至晚期,早诊率偏低问题突出。
皮肤癌早诊率低,源于多重现实困境。在我国,基层医生对皮肤癌的识别能力有限,专业诊断设备普及不足,缺乏标准化筛查流程与随访机制;同时,皮肤癌早期症状隐匿,公众认知度不高,主动筛查意识薄弱。即便在欧美国家,也多依赖高危人群自我检查或机会性筛查,尚未形成覆盖全民的有效筛查体系。
针对这一现状,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启动“老年人皮肤癌筛查专项行动”,为全国皮肤癌防治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该行动依托医院皮肤医学部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优势,以及皮肤镜诊断等技术能力,构建“机会性筛查、社区筛查、功能社区筛查”三网联动模式,重点覆盖老年人、户外作业者等高危人群。作为环渤海湾北方沿海城市,天津紫外线指数偏高,老龄化率已达24.93%,且重工业、港口户外作业人员集中,是皮肤癌高风险地区,此次专项筛查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外科主任邢卫斌强调,皮肤癌防治需公众主动参与,定期进行皮肤自我检查是重要防线。早期皮肤癌通过规范治疗几乎可完全治愈,而系统性筛查体系的建立,能进一步打通“早发现”的关键环节,减轻患者病痛与经济负担,也为医保体系减压。此次天津启动的专项筛查,正是响应《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要求,推动皮肤癌防治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转变的重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