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全球化新市场专题论坛七:全球汽车产业、政策动向与市场开拓”上,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优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李勋宏发表了题为《eSIM赋能智能网联汽车出海》的主题演讲。李勋宏指出,在中国汽车出海迎来历史性机遇的背景下,智能网联功能全球化部署面临合规、成本、运维等多重挑战,而基于eSIM技术的“ONE SIM”解决方案正成为破局关键。
国内外网联功能效果差异明显
中外市场在网联功能搭载率上存在巨大差距。据优咔科技观测,目前中国国内市场基础网联功能搭载率已超过84%,吉利、理想、上汽等头部车企更是实现100%搭载。相比之下,海外市场基础网联功能搭载率不足30%,这一落差凸显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出海面临的现实困境。
五大挑战制约网联功能出海
基于对多家出海车企的调研,李勋宏将智能网联汽车出海的主要挑战归纳为五个方面。
第一,合规要求严苛。第二,物料管理复杂。第三,跨区域调货困难。第四,本地化服务缺失。第五,资费成本高昂。
eSIM技术提供核心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痛点,李勋宏提出eSIM技术是当前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他回顾了SIM卡的技术演进历程:从普通SIM卡、M2M SIM卡,到消费电子eSIM,最终演进为专为物联网设计的IoT eSIM技术。该技术融合M2M与消费电子eSIM优势,支持通过云端远程将运营商配置文件(Profile)推送至车载芯片,实现运营商网络的灵活切换。
优咔科技推出的“ONE SIM方案”使车辆在国内预装基础SIM卡,抵达目标市场后通过远程空发技术写入当地运营商码号。这一方案成功帮助某车企将全球SIM卡零部件号从30多个减少至2个,极大简化了供应链管理。
生态合作将成为关键
李勋宏透露,优咔科技正与全球多家运营商推进合作,预计2025至2026年,全球将有数十家运营商支持IoT eSIM技术。目前在欧洲与沃达丰推进基于SGP32标准的方案,在中东与STC、ET、Cellcom等头部运营商开展POC测试。截至目前,已有数十万台搭载eSIM技术的车辆通过优咔方案成功出海,涵盖多个技术版本和汽车品牌。
李勋宏强调,eSIM技术不仅是简单的“换卡”升级,更是智能网联汽车出海的基础设施。它通过技术手段破解了合规、成本、运维等核心难题,让中国汽车具备“全球自适应联网”能力,是中国从汽车出口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支撑。(王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