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至14日,以“增动能 启新篇 向全球”为年度主题,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行。围绕“十五五”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趋势,多位业内专家指出,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需要通过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国际化合作水平、促进汽车消费等措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一年,是我国汽车产业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回顾“十四五”,我国汽车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大到强的转变,但面临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新挑战,如车规级高端芯片等技术存在攻关瓶颈;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产业加速布局的商业化前期阶段,但规模化应用和车路云协同能力仍待突破。
“面向‘十五五’时期,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锻造汽车新质生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同时平稳推动汽车新旧动能转换,夯实智能网联发展基础,构建产业发展新篇章。还应当深化国际化合作水平,促进产业全球化布局进程,塑造产业增效新未来。”安铁成说。
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智能化电动车时代,电动汽车的完全智能化将给汽车产业带来巨大变革。我国正在迎来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发展机遇,下一步,全固态电池、车网互动等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动能。
“随着各种储能的规模化发展,预计2030年开始进入可再生能源消费,也就是以绿电为主体的新能源3.0时代。对于中国能源汽车革命全景,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中场,能源低碳化才是下半场。”欧阳明高认为。
各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发力促进汽车产业发展。
在泰达汽车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加强规划引导。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评估,研究编制新时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将加大攻关力度,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加快新一代动力电池、车用芯片、操作系统、自动驾驶、高端装备等技术攻关及产业化。
围绕天津市汽车产业发展,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指出,天津市深入践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推动智能科技和汽车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前沿技术创新,全力服务汽车产业开放合作和优化升级,利用天津港、自贸区和保税区的巨大优势,用好滚装直航和中欧班列的通道,助力汽车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新兴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汽车产业市场规模大、增长潜力足、带动效应强,是稳增长、扩消费的重要领域。2025年,“以旧换新”国家补贴政策叠加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极大地拉动了新能源汽车终端消费。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今年以来的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已经达到830万份。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一级巡视员(正司级)耿洪洲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抓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落实。持续优化平台功能,让补贴资金及时、便捷直达消费者。推进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走深走实。紧扣‘汽车’、聚焦‘消费’、突出‘改革’,破除束缚汽车消费的限制性措施,推动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还将发展汽车改装、汽车赛事、房车露营、传统经典车等,培育汽车消费新增长点。”
“在促进汽车消费方面,工信部将实施新一轮汽车产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车船税等优惠政策,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郭守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