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文创不是简单的‘传统文化+潮流外壳’,它更应该是文旅融合的年轻化翻译器——把厚重的文化遗产翻译成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听得懂、愿意传播的语言。”9月12日下午,在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CTIE)武汉“匠链·城潮”主题活动上,Letsvan奇梦岛联合创始人、量子之歌集团执行总裁施广强发表主题演讲,深度解析国潮文创如何成为文旅融合的“催化剂”。
以“翻译器”思维重构文化传播链路
施广强在演讲中表示,国潮文创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刻,而是用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重构文化传承的链路,让文旅融合真正落到大众的日常体验中。“传统元素+潮流载体”的创新模式,正是Letsvan奇梦岛践行“文旅融合”的核心逻辑——以国潮文创为桥梁,让文化遗产从博物馆的展柜里“走”出来,成为年轻人愿意主动接触、传播的生活方式符号。
“又梨 入画如梦·卷”系列IP是Letsvan奇梦岛的匠心之作,其角色形象从传统服饰、非遗技艺、古典美学中汲取灵感,将汉服形制、传统纹饰、民俗符号等文化元素进行年轻化、潮流化转化。例如系列中的“青瓷仕女”形象,以宋代青瓷釉色为服饰主调,融合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的文化内涵;“百戏灵童”则提炼传统民间百戏的动作神态,通过Q版萌趣的设计语言,让古代民俗艺术走进当代大众视野;“缂丝仙子”将非遗缂丝“通经断纬”工艺美学转化为服饰纹样;“端午艾娘”把传统民俗具象为IP配饰,用潮玩语言让文化遗产从“博物馆标本”变“社交圈话题”。
“文化体验必须场景化、消费化。”施广强认为,国潮文创的价值在于串联文化与消费——游客因景区“又梨”装置对非遗产生兴趣,因盲盒产品主动探索历史故事,这种链路让文旅融合真正“破圈”。
“匠链城潮”倡议:产业协同激活文旅生态
本次CTIE展会期间,Letsvan奇梦岛不仅带来了“又梨”系列的全新手办、盲盒产品,更以开放姿态寻求与文旅产业链各方的深度合作。从文化景区的IP联名开发,到文创衍生品的协同设计;从线下主题快闪店的场景打造,到线上数字文旅内容的共创,Letsvan奇梦岛提出的“匠链·城潮”合作倡议,旨在串联起文化创作、产品研发、渠道运营、场景落地的全产业链条。
“文旅融合是全产业链的‘共舞’。”施广强在演讲中发布“匠链·城潮”合作倡议,呼吁产业各方以国潮文创为纽带,构建“匠(文化守正)-链(资源链接)-城(场景融合)”生态。
上游联合非遗大师、学者夯实IP文化根基,中游与文旅集团、制造企业共建产研渠道,下游在城市商圈、景区打造沉浸式场景。如“又梨”化身古城导览官,游客集IP印章解锁文化故事,这种模式既提升体验又传播文化,活动现场,多家文旅企业、文创机构与Letsvan奇梦岛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长期主义做文化“摆渡人”
“‘又梨’系列植入200+文化知识点,年轻人因‘喜欢IP’主动了解,这种传播效率是传统方式难以企及的。”施广强将跨界视野注入实践,强调创作要“文化真实+表达创新”双轨并行,“量子之歌做知识普惠,Letsvan做文化普惠,本质都是‘摆渡人’——把有价值的内容送到需要的人面前,通过盲盒文创等载体适配Z世代消费习惯。”
对于行业未来,施广强判断:“国潮文创会成为文旅的‘标配能力’,但唯有扎根文化、懂年轻人、肯协同的品牌才能走远。Letsvan奇梦岛愿做长期主义者,与行业共筑文旅融合新生态。”
此次施广强的CTIE演讲,既展现了Letsvan奇梦岛的国潮实力,更以产业视角为文旅融合提供创新思路。随着“匠链·城潮”生态持续构建,Letsvan奇梦岛有望成为赛道标杆,以国潮力量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