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征拆安置区先行启动区,这个由东湖村、平西村等多村居民组成的“新社区”,正以独特的岭南特色与创新治理模式,破解城乡融合难题。
千亩安置区崛起:承载万人“安居梦”,规模创全省之最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我国民航机场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改扩建工程——实际征地约1.3万亩,征拆农房7357栋、厂房商铺825间,涉及9个村16214名居民的动迁安置。作为该工程的重要配套,花都区花山镇机场三期安置区总规模全省在建最大,涵盖6个安置片区,共322栋住宅、20390套安置房,可容纳超10万人居住。
其中,平龙新时代社区(原平西安置区)是先行启动的核心片区之一。社区占地近10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布局108栋住宅、6286套安置房。目前已入住约4000人,待整体交付后,将成为可容纳近2万人生活的“幸福家园”。“从老房子搬到新社区,不仅居住环境变好了,出门就是公园、食堂、办事大厅,生活太方便了!”2023年首批入住的居民陈阿姨说。
破题“融合难”:以“榕”“花”为核,织密文化与民生两张网
“多村混居、新老融合”,是平龙新时代社区创建之初面临的核心挑战——如何让不同村落的居民打破隔阂?如何留住乡土记忆?如何补齐民生服务短板?这些也是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难题”。
花山镇社区建设者以“一花一树总关情”为总体思路,将岭南传统村落的“榕树”文化与“花”元素融入社区规划,打造出独特的“榕”“花”文化品牌体系,让居民“记得住乡愁,融得进新家”。
在“榕系列”场景中,社区以“榕聚里”美好生活共同体为核心,配套“老榕口”村口公园、“榕树头”邻里广场,复刻传统村落的社交核心;同时设置榕工坊(思明西校)、榕书院(六艺书院)等功能空间,既保留居民熟悉的“榕树头议事”“树下闲谈”记忆,又通过提质服务焕新生活场景。
“花系列”场景则覆盖居民生活全需求:“花墟”(两龙墟市)满足日常采购,“花宴”(街坊饭堂)解决老人吃饭难题,“花颐”(长者中心)提供康养服务,“花芽”(青少年未来发展中心)开设低价培训课程,“花好办”智慧办理区实现“家门口办事”……目前,社区已建成新文化场景空间超9000平方米,涵盖社区叙事馆、万青刘公祠、笃庆庄等文化载体,让“从宗祠到社群,传统焕发新生”的理念落地生根。
创新治理“组合拳”: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实现“大事小事都好办”
“上个月,我家楼上漏水问题一直没解决,通过‘街坊老友议事会’反映后,社区很快协调物业和楼上住户处理好了,还帮我追回了维修赔偿款。”居民王女士的经历,正是平龙新时代社区治理效能的缩影。
社区以党建为统领,创建“花山晴雨”民情民生治理品牌,构建“1+3+N”价值营造体系:“1”即党建统领核心;“3”涵盖“民生晴雨”(提升居民幸福感)、“民意晴雨”(畅通诉求渠道)、“民富晴雨”(培育社区产业)三大维度;“N”则通过社企联动、社校联动、粤港澳联动等模式,整合多方资源。
在此基础上,花山镇创新推出“社区大党委、部门联合工作专班、街坊老友议事会”三大机制,明确“大事党委办、小事老友办、难事专班办”:“街坊老友议事会”由居民、商户代表等组成,截至目前已协商解决民生问题46件,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8%;线上“我要说事”数字模块(嵌入“智慧平龙”小程序)每周接收10-20件居民诉求,在专班支撑下,问题解决率超 95%。
数字化还为社区服务“提效”:“智慧平龙”小程序涵盖“便民服务”“基层治理”“邻里社交”等模块,居民可在线报名课程、参与公益活动赚“小红花积分”兑换物资,通过“平龙AI管家”查询资讯;社区建立“公益+文明+消费”三色积分体系、居民健康三色管理体系,让治理更精准、服务更贴心。
探索可持续路径:“三色业态+社区合伙人”,让社区“自生长”
“社区里的裁缝铺、修理店都是‘自己人’开的,价格实惠,缝补件衣服才5块钱,特别方便。”提及社区里的便民服务,居民张阿姨赞不绝口。这背后,是平龙新时代社区探索的“公益+惠民+商业”三色业态模式。
其中,公益性业态由政府兜底,提供公共服务;商业性业态通过市场化运作满足多元需求;惠民性业态则由政府免租扶持,经营者让利居民。“通过‘商业补贴公益、惠民业态自平衡’,既能保证服务品质,又能减轻财政负担。”社区负责人介绍。
为推动可持续运营,社区还打造“社区合伙人”机制,挖掘培育公益、文体、无界三类合伙人。目前已吸引“裁缝玲姐”“鹏哥修理”“峰哥理发”等社区达人入驻,开设便民服务驿站;居民自发组建的社团还会组织象棋、书法、粤剧等活动,老年课堂、社区生日会等自组织活动常态化开展,让社区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
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方面,社区也积极探索:近期与澳门妇联总会开展体育交流,未来将深化居民互访、社工合作;与澳门三巴门坊会建立友好社区,为两地文化、服务融合搭建平台。
当“老榕口”公园的晨练声与“花阶”小剧场的欢笑声交织,当“花好办”智慧办理区的高效服务与“街坊老友议事会”的温情协商相融,平龙新时代社区早已超越“安置区”的定义,成为一座有记忆、有温度、有活力的幸福家园。那棵镌刻着村民共同记忆的老榕树,如今化作社区里的文化符号、治理理念与生活场景,见证着“多村混居”到“融情共生”的蜕变。作为广州城乡融合发展的“试验田”,平龙社区不仅让征迁居民留住了乡愁、拥抱了新生活,更以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安置社区建设提供了“岭南特色”的实践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