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高景气订单驱动收入放量、AI赋能与规模效应推高毛利、费用率下降、产能利用率提升,上海泓博智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泓博医药”,301230.SZ)今年上半年形成“销量、价格、利润”同步向好的正循环。
泓博医药近日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同比增加32.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6.14万元,同比增加54.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15.92万元,同比增长115.0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42.61万元,同比增加282.60%。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7元(含税)。
图为泓博医药今年上半年收入结构情况(单位:元) 资料来源:公司2025半年报
泓博医药是一家新药研发以及商业化生产一站式综合服务商,致力于药物发现、制药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原料药中间体的商业化生产。公司立足新药研发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构建涵盖药物发现、工艺研究与开发的综合性技术服务平台以及新药关键中间体和自主产品生产的商业化生产平台。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11.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08.32万元,同比下降54.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95.74万元,同比下降82.74%。
今年上半年,泓博医药销售毛利率为27.93%,同比增加4.15个百分点。公司称,公司收入、净利增长源于业务量增加所致。
不过,CRO行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赛道。由于新药研发成功率较低,出于谨慎考虑,药物研发企业倾向与大型CRO企业进行合作。目前,全球CRO行业已经形成一些龙头企业,在全球医药研发部分领域市场占有率较高,且这些企业大部分在中国已有布局。与此同时,国内如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综合性CRO企业亦逐渐发展壮大并积极布局。因此,泓博医药同时面临来自跨国大型CRO公司以及国内CRO公司的竞争。作为行业“小个头”,泓博医药如何破局?
从竞争优势来看,区别于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CRO行业龙头公司,泓博医药通过“小分子AI设计”把最烧钱的早期发现环节做成了可复制、可扩散的技术产品,从而在同质化的CRO赛道里切出了一块高壁垒、高附加值的“技术授权+后端分成”新蛋糕。
半年报显示,自2019年以来,泓博医药先后成立了CADD/AIDD、酶化学、连续流化学、不对称催化、小核酸药物靶向递送、固态化学、工艺安全评估等12大核心技术平台,进行前沿技术的布局和储备。
以泓博医药AIDD技术为例,该技术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革新药物研发流程,构建高度智能化的创新服务体系。公司自主研发的DiOrion平台已完成本地部署并持续迭代升级,现已集成九大核心模块,涵盖新药早期研发的全流程。平台采用模块化架构,将项目立项调研、化合物设计、专利分析、活性评估、成药性研究等整合至同一系统,显著提升研发效率与数据一致性。DiOrion平台通过模块化架构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显著提升药物研发的效率与精准度,更为整个制药行业注入持续创新动力。作为传统药物研发向智能化、系统化升级的重要标志,该平台已成为泓博医药推动新药发现战略转型的核心支撑。CADD/AIDD技术平台在整合新药研发项目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助力客户缩短从药物发现到上市的周期,提升药物研发的成功率与市场竞争力。
截至2025年8月,泓博医药CADD/AIDD技术平台已累计为95个新药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平台服务客户总数达45家,涵盖国内外多家创新药企与生物技术公司。DiOrion平台各模块在分子生成、成药性评估与专利规避等方面发挥核心价值。
2023年,泓博医药建立了多肽药物技术平台。该报告期内,该平台已具备多样性多肽化合物的平行合成和快速纯化能力,包括长链线性多肽,大环肽(订书肽、二硫键环肽和Bicycle),多肽偶联物(PDC、RDC和POC等),多肽修饰(碳端修饰、氮端修饰、荧光标记),糖肽缀合物,拟肽和复杂多肽分子合成,以及多肽的大规格制备,可以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需求。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服务十余家客户,完成数十个客户项目,帮助客户完成1个临床候选药物,并且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支持多肽药物的科学研究。
截至今年6月底,泓博医药拥有研发人员742名,占公司总人数的 68.39%,已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43项,软件著作权1项。
图为泓博医药订单/客户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2025半年报
泓博医药称,公司未来将不断跟踪技术前沿,强化技术储备,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深耕主业,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持续不断地提高子公司产能利用率;积极向上下游延伸,打造更加完善的产业链;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制造流程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商业化生产业务的生产效率及盈利能力。
9月1日,泓博医药收于38.75元/股,涨幅2.27%。(实习生马金戈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