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泰科电子称已突破汽车“铝代铜”技术难题 预计2026年落地应用
2025-08-22 记者 郭新志 来源:经济参考网

在近日举办的“铝”创多赢生态圈闭门研讨会上,全球连接技术领域领先企业泰科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泰科电子”,NYSE:TEL)宣布,公司携手博威合金(601137.SH),协同金发科技(600143.SH)、Komax等下游龙头企业组建创新生态圈,成功攻克汽车行业长达二十余年的“铝代铜”技术难题,为新能源车降本、减碳及我国铜矿资源危机缓解注入动力。

此次会议汇聚十余家国内外主流车企,以及超50家国内电池、电机、线束领域龙头企业代表。泰科电子汽车事业部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孙晓光表示,这是生态圈共创的成果,未来将继续推进全面铝代铜。博威合金板带副总裁孟祥鹏称,此次技术创新难度极大,但也是跨圈协同实现多赢的成功实践。

据了解,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单车用铜量大幅上升。根据多家机构测算,纯电动汽车的用铜量在80千克左右,约为传统燃油车的3-4倍。我国铜资源匮乏,储量仅占全球4%,每年铜缺口约80万吨,资源与成本的双重压力促使行业迫切寻求替代材料。铝因其价格仅为铜的1/3、重量更轻、储量丰富,一直被视作理想替代材料,但由于蠕变和电化学腐蚀等技术瓶颈,“铝代铜”始终未能实现大规模应用。

泰科电子与博威合金等企业组成生态联盟,通过材料创新、工艺革新与产业链协同,真正实现了技术突破。博威合金历时六年投入,摒弃传统铝材研发路径,依托汇集知识图谱、计算仿真与机器学习等的前沿AI技术,打造了涵盖博威合金30余年历史数据和海量外部数据的有色合金结构化数据库。通过原子级材料设计,最终开发出180℃高温下力学性能稳定的新型铝合金,其蠕变性能较传统铝材提升显著,经300小时微观测试显示蠕变仅在阶段1到早期阶段2期间,相对孤立的微孔,无连续空隙。同时,从产品开发到制造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既保障了产品可靠性,也实现了质量可追溯。

在工艺革新层面,泰科电子联合Komax将传统铜材压接技术升级为焊接方案,又与上海骄成合作优化焊接效率,使焊接时间从10秒压缩至1秒以内,解决了规模化生产的效率瓶颈。

泰科电子于今年4月发布了新一代低压铝芯载流线,宣布彻底解决铝铜间的电化学腐蚀,有效缓解铝自身蠕变至近纯铜水平。据预测,此技术可帮助中国车企实现单车减铜约10kg,降低成本10%,大规模推广后,每年有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5万吨,同时开辟出360-480亿元的低压线束市场空间。

目前,铝代铜技术的商业化推进已进入关键阶段。孙晓光介绍,低压载流线铝代铜产品的设计验证已基本完成,计划于2025年11月全部完成,接下来将启动生产验证,有望在2026年底实现上车应用,已有多家车企及Tier1(一级供应商)主动问询,行业需求迫切。此外,对于“全面铝代铜”,泰科电子还推出了铜包铝高速高频导线、FAKRA C Pro端子等多款产品。

孙晓光表示,尽管铝代铜会降低单车产品收益,但基于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泰科电子仍将坚持“刀刃向内”,持续推进全面铝代铜战略,无论是自我革新还是跨圈层联合,泰科电子都在不断发现问题、抛出问题、解决问题,找到新的技术价值点,通过杠杆助力企业以及行业更好地发展。随着“铝代铜”技术的落地与拓展,汽车产业在降本增效、绿色低碳的道路上,正迎来新的增长空间。(实习生马金戈对本文亦有贡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