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协同创新提速 智能汽车拥抱多元赛道
2025-08-17 记者 袁小康 来源:经济参考网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融合,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技术应用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业内专家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在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可以和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强化协同,通过拥抱多元赛道,智能网联汽车有望迎来进一步发展。

日前,2025首届“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协同创新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张志国指出,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正朝着更高级别自动驾驶能力演进,从网联辅助信息交互到协同决策控制,技术复杂度与系统集成度持续攀升。

针对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在技术上的协同基础,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羽表示,三大产业70%核心部件技术同源,如汽车电池、操作系统与低空飞行器,供应链重合度超60%。三大领域在技术底层逻辑上高度相通,均依赖感知、决策、控制等核心技术模块。这种技术同源性为产业协同提供了坚实基础,有助于降低研发成本、提高创新效率。“通过构建跨领域协同创新平台,打破产业边界,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将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升我国在全球智能交通领域的竞争力。”王羽说。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智慧交通事业部负责人钟南则认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空间和路径,对于低空经济会是非常良好的借鉴案例。双方在技术上有很多共通性,同时,低空经济设计的产业覆盖度以及对于政策完善的需求,都和智能网联汽车有着相似需求,双方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协同效应。

从产业协同的具体案例来看,睿尔曼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郑随兵在大会上表示,人形机器人在硬件性能和AI赋能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为智能汽车提供了更多协同可能性。“睿尔曼通过构建高功率密度的关键模组和机械臂,使人形机器人能够高效完成各类任务。这些技术成果不仅能提升工业自动化水平,还为智能汽车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硬件支持。”

PTV霹图卫软件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裁沈畅在大会上从仿真技术角度指出,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三者均需在复杂环境中实现智能决策。数字孪生平台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测试场,为汽车与低空飞行器的航线协同、人机博弈场景提供量化支撑。“通过推动数字孪生平台的发展和完善,可以同时为多个智能产业提供支撑。我们也正在持续推动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仿真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市场大小分析、枢纽机场选址、出行目的研究等,为产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沈畅表示。

对于如何助力产业的协同发展,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智慧低碳发展部主任李德芬指出,不管是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还是智能网联汽车,都需要技术驱动、场景牵引、政策催化以及资本助力等多方面的支持,逐渐推进产业化的发展。

“汽车产业也需加强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瓶颈,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产业生态。特别是要注重测试示范区建设,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从技术验证走向规模化商业应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汽车正成为第三代前沿技术落地的核心载体。操作系统生态化、能源供给多元化、数据驱动闭环化是其显著趋势。”张志国表示。

王羽指出,三大产业在制造业终端的成熟度相对较高,有一定的智能网联通信基础以及扎实的数据驱动系统,未来产业的协同需要更好把握高精度动态平衡的供需对接,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探索和释放。“我们希望最终当智能飞行器从天空划过、智能网联汽车在道路上无人飞驰、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时,我们已经拥有一个万无一失的互联智能世界,从而为人类创造一个高端高维的智能美好新生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