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A股市场稳步向上,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同时,继两融余额近期突破两万亿元后,融资余额时隔十年也来到了两万亿元“关口”上方。在此背景下,从北向资金到QFII“聪明钱”,外资加仓中国资产的步伐不断。同时,多家海外投资机构纷纷释放了乐观态度,表示看好中国经济长期潜力与资本市场韧性。
积极加仓中国资产
作为市场的杠杆资金,融资买入余额对应上涨,并于近期突破两万亿元。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A股融资余额合计约20121.88亿元,时隔十年再次突破两万亿元。截至8月12日,A股市场融资余额合计为20203.65亿元,继续维持在两万亿元“大关”上方。
市场表现亮眼的同时,外资也在不断加仓中国资产。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二季度整体持仓市值和持股数量均有提升。截至6月30日,北向资金持仓市值为2.29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2.38%;持股数量为1235.10亿股,较一季度末增加3.18%。
与此同时,作为海外“聪明钱”的QFII也加强了对A股市场的布局。日前,随着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接连披露,新一批QFII重仓股也开始显现。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记者发稿,A股已有265家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报,其中,67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QFII身影,合计持股总数为3.81亿股,合计持股市值约为65.29亿元。个股方面,截至目前,九号公司、东方雨虹、海大集团的QFII持仓市值居前。
从持股行业来看,QFII更为偏好医药生物、化工、食品饮料、硬件设备等领域。具体来看,巴克莱银行有限公司持有金浦钛业、东安动力等12只个股;摩根士丹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中宠股份、鼎通科技、金浦钛业、沃华医药等;科威特政府投资局持有东方雨虹。
实际上,从最近三年来看,QFII对于A股上市公司的持仓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据Wind统计,截至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年末,QFII分别持有A股上市公司743家、875家、777家,合计持股总数分别为97.24亿股、93.52亿股、86.73亿股。
“看多”氛围升温
近期,外资机构针对中国市场的“看多”氛围同步升温。
“伴随着半年报的陆续公布,A股上市企业基本面的变化逐渐浮出水面。截至7月底,若以盈利修正广度计算,该指标相较于一季报已有明显回暖,反映A股企业的盈利修复仍在稳步进行。”联博基金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估值来看,截至7月底,沪深300指数的动态市盈率仅略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尤其考虑到A股的盈利能力正在改善、货币政策维持宽松,目前估值或仍未达过热水准。横向对比来看,沪深300指数在全球主要股指中的涨幅也并不算高。基于此,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来看,当下A股仍然具备投资性价比。
路博迈基金认为,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可能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同时实施更积极的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瑞银资产管理中国股票主管施斌也表示,目前是参与中国市场的良机,尤其看好具备市场领导地位的科技公司和创新药企。施斌认为,中国药物研发和制造成本优势明显,吸引跨国公司外包研发及收购在华研发成果。IPO和融资活跃,进一步为市场带来流动性。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首席策略师卢伯乐表示,中国央行的宽松立场叠加“反内卷”行动,将有效托底经济,该行维持中国股市超配评级。
德意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熊奕认为,上半年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出口与内需双双回暖,服务消费、高端制造等领域正成为新的增长极,“反内卷”政策有望推动行业良性竞争。
李长风表示,在利率整体走低,且趋势可能维持的背景下,未来将关注长久期资产的投资价值。“比如那些财务质量较高、盈利增长相对稳定的科技企业。”李长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