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强管理、重人文”,构建罕见病守护新模式——专访天津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薇
2025-08-13 记者 关佳浩 实习生 沈涵 天津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网

随着我国罕见病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各界对罕见病群体的关注度快速攀升。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大学儿童医院)这家始建于1881年的天津地区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科医院,以规范管理为基、人文科普为翼,建院以来,持续深耕儿童健康领域,创新儿童罕见病管理模式,多措并举保障罕见病患儿健康成长。本报记者于近期专访天津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薇,探寻这所医院在儿童医疗管理上的新方法、新理念。

勇探新路:从“诊疗孤岛”到全周期守护网

刘薇指出,目前全球公认的罕见病有7000多种,遗传学家预估的罕见病则超万种。截至目前,我国已有超2000万的罕见病人群体,其中75%以上发病于儿童期。这类疾病损害多个脏器,且首发症状器官往往与最终导致终身残疾或危及生命的器官不一致,确诊难度极大。因此,虽然罕见病并非“孤病”,但在过去的诊疗中却常陷入“孤岛”困境。

天津市儿童医院的突破,始于对院内近30年病例的系统复盘。作为国内较早关注儿童罕见病的医院,其接诊病种已覆盖国家两批罕见病目录共207种中的173种。刘薇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因胳膊无法伸直就诊,医生追溯既往发现他三岁时因眼部出现问题在其他医院治疗,同时查体发现自出生起指甲发育异常,最终确诊为百万分之一的甲髌综合征。这一案例凸显出罕见病早防早诊的重要性,也暴露了传统“孤岛”式诊疗的局限。

对此,天津市儿童医院搭建了从“早筛”到“终身”的“全周期守护网”:成立儿童健康管理中心,通过体检乃至疾病之外的全生命呵护,已筛查出超6万例次儿童隐形疾病;成立罕见病诊疗中心,通过多专业、多科室协作诊疗确诊了天津市首例庞贝氏病,并将该罕见病国际平均4.26年的首诊到确诊用药周期缩短至28天;更推动成立了天津市罕见病幼长衔接联盟,为年满18岁的儿童罕见病患者对接成人医院,补齐儿童罕见病幼长衔接的“最后一公里”,让罕见病患儿的终身治疗有了保障。

形成体系:“个体化”与“同质化”并重

消费领域的“同质化”意味着缺乏创新,常含贬义;而医疗领域的“同质化”则是规范诊疗、保障安全的重要举措。刘薇强调,罕见病儿童全周期管理需要“个体化”与“同质化”并行,既要精准对接患儿个体情况,也要在不同的罕见病例中总结规律,形成标准化诊疗体系。

对此,天津市儿童医院通过复盘近30年的病例,撰写了《儿童罕见病诊疗与管理》一书。书中以院内的真实病例解析鉴别、诊断、转诊的要点,并搭配“一图读懂”患者画像,辅以罕见病电子数据库,确保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医生能够“拿起就学”,按规范完成罕见病的识别、转诊、治疗。

在此基础上,天津市儿童医院还推动构建起了多层次罕见病诊疗体系:作为天津市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委单位,普及罕见病知识;依托天津市罕见病质控中心,调研全市接诊能力,制定并监督执行诊疗规范。而在区域协同合作方面,其医联体不仅遍布天津,还辐射到河北、河南、内蒙等地,接诊的外地患者占35%,并与北京协和医院开展每周线上罕见病互动诊疗。刘薇介绍说,医院还正在推动成立天津市医师协会罕见病专委会,以及天津市医院协会罕见病专委会,从而聚合医务人员与医院层面的力量。

注入温度:人文浸润与科普赋能

走进天津市儿童医院,美观的艺术设计与可爱的卡通形象随处可见,彰显着儿童罕见病医疗的“另一种打开方式”。这份人文关怀的源头,始于刘薇对“美”的执着追求。她自幼热爱绘画、音乐,初入医学领域时,病痛的灰暗曾让她迷茫,这也使她产生了用人文之“美”为医疗场景注入温度的想法;而早年坐诊时诊室里“大人愁,孩子哭”的嘈杂场景更是让她下定决心从环境入手改变。“哪怕步伐缓慢,也要让医务人员在舒心的环境中工作,让孩子在温暖的氛围中就医。”她说。

这份理念延伸到了细微处:她设计的罕见病中心logo以数量稀少但美丽的“金斑喙凤蝶”为原型,一半破碎、一半完整的翅膀象征着医者对患儿的守护;以《山海经》为灵感的手办盲盒搭配生日信件则成为住院患儿的特殊生日礼物,传递着爱与成长的力量。

对疾病相关的科普则为这份温度增添了坚实的力量。2004年起,刘薇便在坐诊的同时普及医学常识。她发现许多家长连体温计使用都存在误区,“生病时慌乱,病好后遗忘”的现象十分普遍。为此,她撰写8部科普著作、超500万字的文章,天津市儿童医院也在检查诊疗中融入七步洗手法、好好刷牙等儿童健康科普知识。“专业、靠谱的科普是我们必须坚持做的工作。”刘薇说。

从医生成长为医院管理者,刘薇心目中高质量发展的好医院始终是“医疗有品质、服务有温度、业内有分量、社会有口碑、看病不找人”。这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公立医院正坚持用管理体系筑牢根基,用人文科普注入温度,在中国儿童罕见病医疗领域不断深耕,诠释着“病虽罕见,爱却常见”的真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