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权益类理财产品表现亮眼。Wind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存续的、由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的权益类理财产品中,超九成取得正收益。然而,权益类理财产品却“叫好不叫座”。上半年固收类产品仍以97.20%的占比,居主导地位;而权益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仅700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潘悦 制图
超九成权益类理财产品获正收益
近日,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表现亮眼。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市场上由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存续公募权益类理财产品共46只,其中43只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为正,占比高达九成;在这43只盈利产品中,17只收益率突破10%,占比39.53%。
从管理机构来看,17只高收益产品呈现集中化特征:华夏理财管理数量居首,达5只;光大理财紧随其后,有4只;宁银理财与招银理财各有3只产品入围;信银理财有2只产品上榜。其中,华夏理财旗下“天工日开6号(微盘成长低波指数)”表现尤为突出,以30.51%的年内收益率位居榜首。另外,光大理财“阳光红基础设施公募REITs优选1号”,收益率也超10%。
光大理财在该产品二季度投资报告中表示,上半年,无风险收益率的快速下行叠加机构欠配催化了REITs二级市场行情,经营较为稳定的品种更受青睐。经过四年多发展,中国REITs市场底层资产类别丰富,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产品净值增长17.13%,较好抓住了市场整体上涨机会,通过个券精选,获得不错的超额收益。
对此,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随着基本面触底回升的迹象逐步明确,今年我国权益市场表现亮眼。前7个月,上证指数上涨4.89%,对权益类理财的表现形成较强支撑。当前债券利率已处于低位,投资债券的产品收益或持续下行,预计未来股票相对收益有望持续优于债券,权益类理财的认可度也有望提升。
固收类规模挑大梁 权益类持平
根据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投资性质的不同,将理财产品分为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权益类理财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和混合类理财产品。
7月25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8%,同比增加7.53%。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9.8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7.20%;权益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仅700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从已披露半年报的机构实践来看,这一结构得到充分印证。记者发现,平安理财、浦银理财、华夏理财、苏银理财、恒丰理财、青银理财6家理财公司存续固收类产品占比均超99%。
具体来看,恒丰理财2075.41亿元存续规模中,固收类产品占比99.93%,混合类产品仅有3只,贡献了0.07%份额;华夏理财近1万亿元存续规模里,固定收益类占比99.86%,19只权益类产品规模7.72亿元,占比仅0.08%;平安理财、浦银理财的固收类产品数量分别达1402只、1417只,占比99.76%和99.82%,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衍生品类产品合计占比不足1%;即便是6家机构中混合类产品占比最高的苏银理财,其固收类规模也仍达7420.66亿元,占比99.56%,60只混合类产品占比仅0.43%。
从募集资金来看,浦银理财上半年2.39万亿元募集资金几乎全部来自固定收益类产品;华夏理财新发产品募集近1.44万亿元,固收类占比99.99%,仅2只权益类产品募集1.59亿元;苏银理财虽发行1只混合类产品,但募集金额仅8.27亿元,而固收类产品募集规模是混合类产品的千倍之多。
权益类产品“叫好不叫座”有望改变
一面是投资者惊呼上半年权益类产品收益率表现亮眼,一面却仍“用脚投票”重仓固收类产品。对于权益类产品“叫好不叫座”的原因,有市场人士分析,其一,投研能力升级跟不上市场变化,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创新步伐相对滞后;其二,尽管市场行情提供了窗口,但理财子公司产品升级还需考虑现有客群的风险偏好及拓展新客户的难度。
“这反映了市场上投资者对于风险的偏好仍然比较保守。”该市场人士进一步分析称,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以及金融市场波动持续的大背景下,固收类产品由于其相对较低的风险和稳定的回报,成为大多数投资者的选择。来自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数据也显示,在1.36亿理财投资者中,个人投资者占比98.66%,其中稳健型(二级风险偏好)投资者达33.56%,构成市场主力军。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也认为,银行理财以“固收主导”为特征,一方面是因为银行机构客群多以中低风险为偏好,另一方面银行在中低风险财富增值类产品方面确实更有优势,而混合类、权益类产品则面临基金、券商等更为激烈的市场化竞争。
尽管当前权益类产品数量有限,但业内对其未来发展普遍持乐观预期。明明表示,在国内低利率市场环境与高质量发展宏观背景的双重作用下,国内投资者对债券类资产的偏好将随其收益中枢下降而减弱,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将成为未来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在此趋势下,银行理财有望进一步加大权益投资投入,强化权益投研人才队伍建设,丰富权益理财产品供给。
“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以及资产价格回升周期的背景下,银行理财机构资产配置中,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将下降,而公募基金和权益类资产占比会显著提升。债券类资产的占比会应时而变。预计2025年理财产品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的规模和数量将提高。”中信建投研报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