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洛阳钼业董事长刘建锋对话《哈佛商业评论》,解码新蓝图、新目标
2025-08-07 来源:经济参考网

  不久前,洛阳钼业荣获德勤中国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卓越管理公司(Best Managed Companies)奖项。洛阳钼业董事长刘建锋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专访时,介绍了企业最新的战略蓝图,以及跨国经营、价值链重构与生态共赢的最佳实践。

  打造矿业的“微笑曲线”

  如今已稳居全球铜、钴、钼、钨、铌生产商前列的洛阳钼业,成长历程可被归纳为“三步走”模式:首先是“打基础”,以洛阳的本土钼矿为依托,积累起矿业管理和资源掌控的能力;其次是“上台阶”,通过在刚果(金)、巴西等地收购世界级资源,实现中国企业从区域性矿山向全球资源布局的跨越;而今天,洛阳钼业已经进入“大发展”阶段,更加注重多国家、多矿种、多资产的战略协同。

  “矿业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一部并购史。”刘建锋指出,接下来,洛阳钼业将在现有资源品种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铜资产,布局黄金等新的资源,并布局更多关键矿产国。

  洛阳钼业并不仅仅在模仿传统矿业巨头的成长逻辑。企业想要在复杂的全球供应链与地缘政治环境下生存并胜出,必须打造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竞争力。

  2019年,洛阳钼业成功收购了全球知名金属贸易商IXM,被认为是洛阳钼业布局全球矿业贸易、加强其在全球金属贸易领域话语权的重要举措。依托其矿业资产的稳定生产,叠加大宗商品贸易平台IXM,洛阳钼业形成了“矿业+贸易”双轮驱动的商业格局。这提升了洛钼对全球金属流向的掌控能力,让企业在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中,获得更灵活的对冲能力与议价权。

  在刘建锋看来,这种模式与制造业的“微笑曲线”异曲同工:矿业产业链的两端,分别是勘探和大宗商品贸易,目前中国矿业企业仍主要集中在中间矿业生产领域,较少涉足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两端。在全球矿业产业链中,目前勘探环节仍以欧美公司为主导,贸易也主要是欧美的几大公司在掌控。但通过对IXM的并购,洛阳钼业完成贸易环节的延伸和布局,实现了价值链的后端补强。

  刘建锋进一步解释道:“在没有品牌的大宗商品市场中,谁能像品牌一样获取溢价?那就是商品贸易商。”在他看来,双轮模式的延展不仅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更是要推动整个产业链价值的提升,最终实现从矿石到商品的完整产业链把控与整合。

  数智化:从安全保障到降本增效

  洛阳钼业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其独特的“矿业+贸易”双轮驱动模式,在对外扩张版图的同时,在技术领域不断突破,修炼“内功”。

  从5G智慧矿山到数智化2.0,洛阳钼业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将先进技术应用于矿山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与市场竞争力。刘建锋强调,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不仅是降本增效的手段,更是确保企业在全球矿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核心动力。

  他特别指出,数智化是矿业安全管理的一次革命。“矿山是高风险场景。过去一个挖掘机驾驶员需要在矿坑中作业,如今我们通过远程控制中心,就能把人从危险环境里转移出来。”刘建锋说。事实上,洛阳钼业的矿区已经实现“现场无人、远程有人”模式,大幅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数智化技术的持续应用,洛阳钼业在整个矿山生产环节实现了高效、精准、低风险的管理。

  此外,洛阳钼业还在冶炼工艺环节积极应用AI技术。“中国矿山企业在数智方面的应用要比国际同行更积极和先进,因为国内在AI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方面的团队更多,技术积累也更加深厚。”目前,在智能化矿山领域,洛阳钼业已具备先发优势。

  生态共赢与全球ESG实践

  提到绿色矿山ESG建设时,刘建锋指出,在公众印象中矿业往往与高污染、高能耗绑定,但实际上优秀的矿业公司恰恰最重视可持续发展,否则其业务几乎难以为继。

  此前,洛阳钼业已连续三年入选标普可持续发展年鉴,MSCI ESG评级达到AA,在行业内推动立体化ESG领先治理实践,涵盖生态保护、社区赋能、经济效益与基层共治等多个维度。

  作为一家全球矿业公司,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维系一套稳健的ESG治理体系?刘建锋表示,洛阳钼业的业务收入、利润和人员90%来源于海外,导致企业天生必须走开放、包容、多元的管理文化道路。无论是在讲法语的刚果(金),还是葡萄牙语的巴西,或者西班牙语的厄瓜多尔,洛阳钼业都坚持“在地化”原则,用当地员工,用当地制度,与总部共享原则性框架。这种“全球总部+本地运营”的多元协作模式,让洛阳钼业能在严苛的ESG监管环境下保持合规,同时又有利于发挥各区域的自主性。

  据介绍,未来三到五年,洛阳钼业的关键里程碑将聚焦三个方面:一是业务全球化能力的再度进阶,持续拓展矿种和资源国布局;二是技术体系的不断演进,尤其是无人化、智能化在矿山生产各环节的深入渗透;三是组织文化与人才结构的升级,持续吸引具备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专业人才。(邹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