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多地出台科技创新“容错”新规
2025-08-01 记者 吴蔚 陈宇轩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深圳市科技创新领域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发布。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多个省市出台了科技创新尽职免责相关政策,鼓励创新、支持担当、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建设正在全国加快推进。

  深圳的探索颇具代表性。来自深圳市科技创新局的报告显示,从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波前沿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来看,人才极客化、素质高知化、团队小型化的特点突出,这些前沿创新试错成本高、成果转化周期长、市场风险大,对科技创新的环境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46%。“虽然水平比较高,但结构不平衡,企业研发投入高达93.3%,基础研究短板突出。”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副院长陈家喜说,深圳市场化程度高,很多企业资本更倾向于投资回报快、确定性高的应用型项目,对基础研究的供给不足,对初创型企业的支持不够。

  记者了解到,《指引》适用于深圳全市范围内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创新活动,明确了5项勤勉尽责条件、9项免责情形。其中,符合战略决策方向、符合科学民主决策程序、没有以权谋私、主动担当作为、主动纠错并及时挽回损失或消除不良影响的,可视为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后,出现“里程碑式”“赛马式”项目未通过考核、因技术路线选择不当导致难以完成预定目标等情况,可免除相关责任。同时,《指引》还明确了履职尽责认定工作的办理程序。

  不仅是在深圳,今年以来,天津、山东、黑龙江、江苏、海南等省市也出台了科技创新尽职免责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既聚焦技术路线风险、市场变化、不可抗力等非主观因素,部分政策还细化到具体操作场景,并与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股权激励等政策联动,形成“松绑+激励”组合拳。

  “好的制度就是要鼓励创新,为社会创造财富,一个社会有多宽容,人的创造力就有多大。”深圳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陶一桃对科技创新“容错”新规表示高度认可。她表示,深圳过去的成功就在于拥有宽松、包容的制度环境,未来的产业发展也取决于此。

  “重大的科技创新攻坚方向需要长线布局,不是3年5年就能实现,想要‘一鸣惊人’,就要允许‘10年不鸣’。”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所长刘萱也表示:“我们的基础研究为什么没有产生很多的突破性、颠覆性成果,值得思考,关键就是要营造一个好的制度环境,要宽松包容,要允许甚至鼓励试错。”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主任罗巍结合行业痛点分析,以合成生物产业为例,企业研发周期长,初期发展严重依赖投融资。2021年左右曾经有一波融资高潮,不少合成生物企业估值创下新高,两三年时间过去了,没有太多明显的成果,资本的兴趣就越来越小。希望在这个新规的促进下,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国有资本、民间资本,都对产业多一些耐心。

  在“容错”政策的激励下,前沿领域的创新探索正获得更坚定的推进动力。不久前,在深圳微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合作下,神经外科医生把一片仅0.01毫米厚的超柔性薄膜电极,成功覆盖在一位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脑皮层上,开展术中唤醒下运动和语言解码的临床研究。作为专注于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研发的企业,微灵医疗所处的领域尚处于非常早期阶段:技术路径不确定性强,电极、芯片等核心部件采用全新设计方法,在技术与社会层面仍存在不少争议。

  “在这样的容错政策之下,我们有信心获得社会各方面更多资源的支持,尽快推动超柔性薄膜电极等脑机接口技术产品迈向产业化。”微灵医疗创始人李骁健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