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新华健康|三伏贴虽好 这些误区要避开
“冬病夏治”也要讲究科学操作
2025-07-29 记者 关佳浩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网

随着三伏天来临,“三伏贴”成为不少人追捧的养生选择。然而,“万能贴”“贴越久越好”“网购自贴”等误区普遍存在,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引发健康风险。近日,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刘永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详解三伏贴的科学原理、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为公众科学使用提供指导。

三伏贴的核心是“冬病夏治”,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依托中医顺时养生原则。所谓“冬病”,指好发于冬季、冬季易加重或受寒后诱发的疾病,如慢性咳喘、关节冷痛等。夏季三伏天阳气最盛,此时通过温阳驱寒药物贴敷穴位,借助自然阳气与药物作用,祛除体内寒气、调和阴阳,为秋冬储备阳气,达到预防复发、减轻症状的效果。其原理是通过辛温药物(如白芥子、细辛)刺激穴位,经皮肤吸收发挥作用,是药物与经络理论的结合,并非简单“贴敷”即可见效。

关于三伏贴的使用误区刘主任也做了详细澄清。其一,三伏贴是“万能贴”的观点错误,它主要针对寒症、虚症,对湿热体质或热性疾病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症状。其二,“贴越久效果越好”的想法更不可取。三伏贴药物含刺激性成分,成人贴敷时间建议4-6小时,儿童及敏感人群需缩短至2-4小时。超过此时限,可能引发皮肤过敏、水疱甚至灼伤,反而得不偿失。现代研究证实,6小时内药物吸收已达平衡,超时只会增加风险。

此外,自行网购贴敷暗藏多重风险。三伏贴需根据个体体质辨证选穴,盲目自贴可能因穴位不准、药物刺激过度导致效果不佳或损伤。从适用人群看,阳虚体质、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关节冷痛等“冬病”患者更适合;而孕妇、皮肤破损或过敏者、急性感染者、发热患者、糖尿病患者、严重高血压患者等需严格禁忌。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皮肤愈合能力差,易继发感染;高血压患者血压未控制时,可能诱发不适。

刘永平强调,贴敷后护理同样关键。饮食上需忌生冷、辛辣、油腻及海鲜等易致敏食物;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出汗过多,忌冷水洗浴。若出现局部轻微发红、瘙痒属正常反应,但若水疱较大或全身不适,需及时就医。

专家提醒,三伏贴是中医特色疗法,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结合个体体质辨证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冬病夏治”的功效,避免健康风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