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已成为关乎国家未来的重要民生课题,然而当前市场乱象丛生,假冒伪劣产品、非正规验配等问题屡见不鲜,不仅无法起到防控效果,更可能加剧视力恶化,规范行业发展迫在眉睫。
长沙市10岁男孩小俊的遭遇颇具代表性。半年前,其母亲在离家不远的眼镜店为他选配了促销的某品牌多点离焦眼镜。仅过去半年时间,母亲却发现,“孩子说‘看东西越来越模糊’,还频繁揉眼睛,有时候还说‘眼睛痛’。”
近日,小俊与母亲一同来到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经医生全面检查发现,小俊的右眼近视度数从150度升至250度,左眼从100度升至200度。经检测,其佩戴的眼镜为假冒伪劣产品,眼镜离焦区域设计与正品存在差异,光学参数也不达标。
事实上,类似小俊这样被假冒产品侵害的案例并非个例。当前,近视防控市场中乱象层出不穷:部分商家打着“治愈近视”“降低度数”的旗号,销售来路不明的护眼仪、治疗仪;一些机构用不专业的验光设备随意为孩子配镜;更有甚者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假冒伪劣的角膜塑形镜、功能性镜片等。这些行为不仅浪费家长的金钱和精力,更可能对孩子的视力健康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豪雅(上海)光学有限公司VCC部高级渠道管理主管孙新全指出,假冒的离焦镜因光学参数错误,会加速近视度数增长,且消费者仅凭肉眼难辨真伪。
2025年6月,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天津市眼科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蔡司光学近视管理中心、豪雅(上海)光学有限公司等行业多方,共同发起“规范近视防控联合倡议”,呼吁选择正规机构,承诺提供正规来源,倡议采用正规产品。
在国际近视眼研究学院(IMI)中国大使、爱尔眼视光研究所副所长蓝卫忠教授看来,坚守“三正规”的倡议,能将分散的行业力量整合为统一的质量标准,有助于推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进程;能通过正规机构的筛查和正规产品的应用,实现科学防控,有助于夯实公众信任基础,打击市场乱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与安全;加快近视防控行业从“粗放服务”向“精准医疗”转型,有助于推动产学研医深度融合,促进行业技术迭代与协同。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三正规”倡议的发起与推进,为乱象丛生的近视防控市场注入规范力量,也为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