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仰韶文化焕发新生:从考古发现到现代生活
2025-07-26 来源: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

7月23日,来自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的19位嘉宾走进三门峡市渑池县,探访仰韶文化博物馆、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等地,近距离感受仰韶文化的独特魅力。24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上,仰韶酒业和仰韶彩陶展区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仰韶酒业展区

距今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近年来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从考古研究到酒业传承,从国际交流到文创开发,仰韶文化正以多元形式展现其作为华夏文明根脉的独特价值,这一古老文化正在新时代展现出惊人的活力与创新力。

文明互鉴,展现华夏根脉

仰韶文化考古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国拥有自己的史前文明。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全国已发现仰韶文化遗址超1万处,成为探寻华夏文化根脉的重要窗口。

“仰韶文化并非孤立存在,它站在国际视野中,与域外文明有着广泛的交流。”仰韶文化博物馆馆长方丰章表示,这种开放性赋予了仰韶文化强大的生命力。考古发现表明,仰韶彩陶的纹饰与中亚、欧洲同期文明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例如,俄罗斯地区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同样用于酿酒,印证了早期跨区域的文化互动。

仰韶文化已成为中外文明对话的桥梁。近年来,仰韶文化博物馆先后与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瑞典国家博物馆、罗马尼亚博物馆等国际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并在海外举办十余次展览。“仰韶文化是中外交流的敲门砖,是建立共识、拉近距离的最好方式。”方丰章强调,“文明因相互印证而丰富,因相互碰撞而发展”。

以酒为媒,传承千年文化

仰韶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现代产业注入了独特魅力。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办公室主任李阳表示,仰韶酒与仰韶文化紧密相连,我们以酒为媒介,推广仰韶文化。

仰韶酒的酿造工艺可追溯至7000年前,古法工艺源自先民的谷物酿酒智慧。李阳表示,5000年前彩陶器上的纹饰与器形,不仅展现了先民的审美,也记录了酒文化的演变。

值得一提的是,小口尖底瓶作为仰韶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在7000年前的中国与其他文明中均有出现。“文化没有国界,先民的智慧也没有国界。”李阳说,“将同一器物作为切入口,能够引发世界人民的共鸣”。

 

彩陶坊·地利外包装

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宣传部新媒体部门经理李婷介绍,此次带来的主要展品为彩陶坊·地利,其酒瓶设计灵感源自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鱼纹葫芦瓶。“葫芦象征‘福禄’,而陶则是仰韶文化的核心。”李婷说,“从外形到酿造工艺,再到储存,仰韶酒始终与陶密不可分”。

创新表达,融入日常生活

河南仰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发设计师张润润表示,该企业始终以仰韶文化为依托,开发各类产品和开展活动。“这次参展我们带来了陶器摆件、茶具、酒具、丝巾以及冰箱贴等,深受欢迎。”张润润说:“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制作摆件,更是让陶器融入人们的生活。”通过复仿彩陶器并结合现代设计,仰韶文化的纹样与器形得以创新传承。“文创产品的意义在于加深人们对陶器的理解,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生。”张润润说。

仰韶彩陶展区

从考古发现到产业创新,从学术交流到文创开发,仰韶文化正以多元形式连接古今中外。正如方丰章所言:“文明相互印证,相互碰撞,才有了向前发展的动力。”仰韶文化不仅是华夏文明的根脉,更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范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