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财政部发布上半年财政收支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566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
财政支出方面,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271亿元,同比增长3.4%。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科学技术、教育、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同比增长9.2%、9.1%、5.9%、4.3%。
税收收入逐步回升
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9.29万亿元,同比下降1.2%。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以来,月度税收收入连续3个月同比保持增长。
分税种看,主要税种上半年增长平稳,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8%、1.7%、8%。
出口退税1.2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退1322亿元,有力支持外贸出口。
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税收表现良好。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装备制造业税收收入分别增长32.2%、9.2%、6.3%。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13.8%,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收入增长8.6%。
印花税1953亿元,增长19.7%。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785亿元,增长54.1%。
“印花税增速较高,反映出资本市场活跃度明显提高。”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
非税收入增幅回落。上半年,全国非税收入2.27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幅比一季度回落5.1个百分点。其中,5月、6月非税收入分别下降2.2%、3.7%。
上半年,全国非税收入中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4.8%,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出租、出借等收入增加带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增长1%,增幅比一季度回落4.5个百分点;罚没收入下降4.3%,降幅比一季度扩大2.9个百分点。
多数地区收入保持增长。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增长1.6%,其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分别增长1.3%、1.3%、2%、5.7%。31个省份中,27个省份实现增长。
重点领域的支出保障持续加强
“上半年,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支出保障。”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龙生表示。
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9914亿元,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1357亿元,增长2.6%。
主要支出科目来看,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504亿元,增长9.2%;科学技术支出4790亿元,增长9.1%;教育支出21483亿元,增长5.9%;节能环保支出2556亿元,增长5.9%;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738亿元,增长5%;卫生健康支出11004亿元,增长4.3%。
同时,各级财政部门加快债券资金发行使用,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资金上半年支出了2.43万亿元,带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长30%。
下半年更加积极财政政策“有期待”
下一步,财政部表示,将继续实施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今年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在提振消费方面还有何考虑?
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吴盖表示,将切实做好资金下达。近期,财政部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测算确定了各地区2025年资金规模,并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剩余资金将在10月份下达。
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加快出台提振消费增量政策举措,引导地方提升消费环境,优化消费供给。一方面,支持部分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重点城市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打造更多消费新热点。另一方面,支持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部分重点消费城市,开展国际化消费城市建设,提升消费便利度和体验感。
关于专项债。今年以来,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明显加快,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同比增长45%。投向领域进一步拓宽,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由原来17个行业扩大至22个;同时,管理机制更加完善。“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政策实施跟踪评估,不断优化完善专项债券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政策效能。 ”预算司一级巡视员、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李大伟表示。
关于国债发行安排。唐龙生介绍,财政部将在三季度发行一般国债46期次,超长期特别国债11期次,与二季度发行期次基本相当。同时,全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也已经公布。 下一步,财政部将在国债发行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按计划如期完成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任务,切实保障“两重”、“两新”项目实施。二是加强国债市场监测,做好与有关部门和国债承销团的沟通协调,促进国债市场平稳运行。三是全面推进储蓄国债电子渠道建设,提升群众购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