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依托金融创新 银行业着力打造海洋经济“蓝色引擎”
2025-07-23 记者 张小洁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以国有大行为代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正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海洋产业和涉海产业发展,助力打造海洋经济“蓝色引擎”。

  记者从工商银行了解到,在唐山市曹妃甸区钢铁电力园区,不少企业提到“用水”都曾犯过难。曹妃甸虽地处渤海之畔、拥有国家级物流枢纽唐山港,但资源型缺水的问题依然突出,降水少、蒸发强,使得该地用水高度依赖陡河水,因此必须精打细算。虽然水少,需求却旺盛。随着产业日益发展,水资源供给已无法满足产业长远发展需求。为解“发展之渴”,在多项政策扶持下,三友集团成立专门公司开发海水淡化项目,项目地址就选在亟需用水的曹妃甸钢铁电力园区。

  海水淡化项目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经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作为破解曹妃甸“水困局”的关键工程之一,该海水淡化项目刚启动便面临超过7亿元的初期建设投资需求。“当时,可行性报告堆满了我的办公桌,项目建设却卡在了融资环节。”企业财务总监回忆道。

  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在得知项目的进展情况和企业的融资需求后,多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通过采用“技术+资金”双维评审体系,将企业的精制浓海水循环利用核心技术实力与产业发展前景纳入授信评估。在“绿色金融+循环经济”双重绿色通道的加持下,仅用9个工作日,4.5亿元绿色贷款方案便赶在项目全面开工前成功落地,为海水淡化“蓝图”注入了强劲动能。

  广东省是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中国银行立足“金融+海洋”工程,牢牢把握产业更新这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在广东形成以海上风电为基础的“蓝色动力”,并积极支持海洋牧场建设。

  在东海岛屿,总养殖水体达6万立方米的深海养殖平台“恒燚1号”就矗立在蓝海碧波之上,通过科技赋能,平台极大地提升了深远海养殖的稳定性,也是当前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养殖平台。近年来,中国银行广东省湛江分行为广东恒燚海洋产业发展公司提供了全方位金融支持,对海洋牧场产业集群授信余额达18.27亿元,并覆盖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

  阳江青洲海域的粤西海上风电基地,是广东沿海建设中最大的海上风场之一。中国银行广东省阳江分行与广东粤电阳江海上风电公司长期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在中国银行的金融助力下,该公司依托粤电阳江青洲一二项目,投运全球首座500千伏海上升压站。中国银行广东省阳江分行为华电青洲三、粤电沙扒等海上风电项目提供银团贷款、账户开立、代发薪等综合化金融服务,助力阳江清洁能源产业加速发展。

  广发银行同样聚焦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跨境贸易等重点领域,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定制化服务方案,精准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针对浙江舟山某海洋工程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难题,广发银行通过“保付通”无追索权保理服务,以线上化操作、低成本融资优势,帮助企业快速获得78万元融资。该企业与某核心企业签订船舶租赁合同后,因结算周期长达6个月且自有货币资金较少,面临现金流紧张的压力。同时,由于客户经营地在浙江舟山,以前需前往核心企业开户地分行办理相关授信融资业务。而广发银行通过“保付通”业务线上化流程,节省了异地办理业务的差旅成本和时间成本,低利率完成了融资出账,助力企业提前5个月回笼租金收入。这一服务创新通过“线上全流程+高融资比例”模式,既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门槛,又提升了服务效率。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9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会议指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多家银行均表示,将深度融入海洋强国建设,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金融力量。工商银行表示,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海洋产业和涉海产业发展,为打造海洋经济“蓝色引擎”注入澎湃金融动力,在助力海洋强国建设中践行大行担当。中国银行表示,将汇聚更强金融向“新”力,助力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流击楫,向海而“新”,为我国海洋经济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广发银行表示,将持续深耕海洋经济领域,依托“综合金融+跨境生态”优势,围绕海洋工程、航运物流、海洋新能源等场景,进一步优化全周期金融服务,以金融创新赋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