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在日前举办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作为汽车强国的重要支撑,不仅要有汽车工业的硬实力,还要有汽车文化的软实力。打造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IP,是中国汽车强国建设的大势所趋。
柳燕表示,一个国家汽车文化的培育和形成,有两个重要前提条件:一是要有足够长的发展历史,才能孕育出汽车文化;二是要有足够多的汽车,才能支撑得住文化的概念。在保有量和使用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汽车文化自然应运而生。
从历史维度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2025年7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迎来72周年的节点;从数量维度看,中国汽车保有量自2020年起,就已经超越美国位列全球第一;汽车驾驶人规模则从更早的2014年起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国汽车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抓住了机遇,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这一切,都为中国汽车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会,中国汽车文化正与中国汽车工业一起,迎来全新发展阶段。
柳燕表示,近两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政策,大力推动汽车运动与汽车文化消费市场发展,尤其关注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可以说,在中国普及和推广汽车文化正当其时。例如,汽车文化节就是最能集中体现汽车文化的活动,通常包括耐力赛、拉力赛、方程式、越野赛等在内的赛事,且能够延伸到汽车展览、车主俱乐部、自驾游等所有与汽车相关的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