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数字经济论坛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发表主题演讲,谈及三个数字:超1700亿元股票分红、累积纳税1900亿、超13万件专利申请。虽然这三个数字只是简单一笔带过,但这背后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家的价值创造。
技术创新破除恶性竞争
技术创新是破除恶性竞争的重要渠道。只有通过创新,不断提升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升级,才能满足更多更好的消费需求,以供给侧创新挖掘更多有效需求。
在技术创新与产业迭代方面,格力电器做出良好的示范。
以家电的“心脏”部件压缩机为例,中国的空调与冰箱压缩机产量分别占全球93%与85%,虽然产量足够大,但距离高端压缩机仍有距离。
例如磁悬浮压缩机,磁悬浮是极端特殊环境唯一可选的高端轴承技术,用于航天卫星储能,深海天然气输送等领域。由于这项技术涉及多个学科交叉耦合,技术壁垒严重。2024年,格力电器一举打破了这一局面。
2024年7月26日,格力电器举办磁悬浮战略产品发布会,并推出全球制冷量最大的磁悬浮压缩机等一系列产品,被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专家组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这也是格力电器第46项“国际领先”技术。
不仅如此,今年6月,格力电器联合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清华大学,把两项制冷压缩机标准写入“国际词典”。
从卖产品到建立规则,这种身份转变的背后,需要过硬的技术积累、常年的技术沉淀、良好的行业口碑才能实现。
今年7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拟提名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其中第11项《极端环境高效热泵空调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董明珠作为主要完成人,提名科技进步奖。这正是格力超13万件专利申请,由量变转为质变的成果,同时也离不开格力掌舵人对技术升级和自主可控的重视。
两个“千亿” 践行企业承诺
在数字经济论坛上,董明珠谈及,格力累计分红超1700亿元,贡献税收超1900亿元。这两个“千亿”数字,对格力而言,是企业责任的真实注脚。
截至2025年7月,格力电器总市值约2600亿元,意味着有65%的市值体量都在股东手上。如果格力不分红,而是将资金留存在公司用于再次扩大,再造“半个格力”并非不可能,然而格力选择放弃自身更大的增长机会,将更多机会回馈给股东。
折合分红,从2000年至2025年6月30日,格力电器二级市场股价累计上涨150倍,年化23%。
来源:wind
持续的高分红,一方面来自稳健的经营。格力电器的盈利增长可观,数据显示,从1995年到2024年,格力电器净利润从1.55亿涨至323亿,涨幅超过200倍,长期稳定的盈利增长是高分红的前提。
来源:理杏仁
另一方面来自对股东负责的责任感。数据显示,近十年格力电器的分红率基本稳定在40%-70%之间,上市至今累计分红1720亿元,尤其在2012年,董明珠就任格力董事长后,累计分红超1000亿元,意味着格力电器将当年盈利的一部分都回馈给股东。(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