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日订单量屡创历史新高 即时零售成提振内需新亮点
2025-07-08 来源:经济参考网

今年以来,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纷纷加速布局外卖业务,推动即时零售市场扩容,带动行业日订单总量屡创历史新高。

多元竞争格局下,多平台共筑本地生活大市场,不仅展现了行业的消费创新引领能力,也有效激活了我国旺盛的消费潜力。

用户外卖消费频次和规模持续提升

从2008年成交第一单外卖至今,我国已有5.45亿网上外卖用户,成为全球第一大外卖市场。

商务部电子商务司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我国在线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48.2%,占餐饮消费总额比重进一步提升,外卖成为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外卖市场持续扩容。公开数据显示,6月初,美团、淘宝、京东三家平台日单量峰值分别升至9000万单、4000万单和2500万单,行业日订单总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0%。仅一个月后,美团、淘宝两大平台的日单量峰值进一步升至1.2亿单、8000万单。

外卖消费正从“饱腹型”向“品质型”“场景型”升级,高品质消费成为行业增长的原动力。仅茶饮品类,目前我国现制饮品日产量已超1亿杯,消费人群不断被拓宽,产品口味和质量持续升级,推动市场快速增长。

与传统线下渠道相比,外卖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无缝融合,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消费者洞察,使品牌能够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行为,从而促进精准营销活动和新产品发布,充分释放需求潜力。

在此带动下,用户的外卖消费频次和规模持续提升,成为拉动内需的新亮点。

即时零售带动实体持续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外卖年均拉动餐饮业增长3.4个百分点。与未开通外卖的商户相比,引入外卖业务后,商户总收入增加超20%。

大部分餐饮商户采取多平台经营策略,以充分利用线上流量和营销渠道。商家不仅可入驻美团、饿了么(阿里巴巴),还可入驻京东外卖,由于三大平台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不同,商家能从不同平台获取差异化的订单和用户,从而实现多平台共同发展。

除餐饮消费外,如今,“外卖买万物”已经融入很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由此衍生出的“即时零售”飞速发展,给实体商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从“送外卖”到“送万物”,利好的不只是餐饮等服务业态商家,还包括大量的零售商家及品牌商家。

以往的电商模式里,线上流量相对集中,而在即时零售业态里,每一个线下商家都可以基于地理位置,精准触达周边消费者,使得供需匹配效率进一步提升。

除即时零售开拓企业美团外,今年以来,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也在大力布局即时零售赛道,为各地实体商家提供了更多选择。以名创优品为例,除了入驻美团闪购,名创优品全国4500家门店也在第一时间入驻了淘宝,实现了线下线上多平台、多渠道共同发展。

此前,大量线下实体零售商,销售半径往往仅局限于周边一公里,顾客来源相对单一。在新业态下,商家不仅有效拓宽了销售半径和营业时长,还可以在多个平台之间比较、筛选,选择最匹配的平台深度合作。

对此,有专家学者指出,即时零售极大提高了整个行业的运转效率,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外溢性的经济价值。

多平台共筑本地生活大市场

去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的日订单量约为1亿单,据行业最新数据,目前,该数字已经增长至超过2亿单,同比翻倍。

其中,阿里巴巴的增长最为迅猛,其日订单量从4月的2000万单增长至8000万单,成为即时零售市场容量扩大的主要贡献者。新入局的京东外卖,日订单量也从0迅速增长至2500万单。

此前,行业普遍认为,以外卖为代表的即时零售行业,已经进入相对稳定期,形成了美团、饿了么“双平台”的竞争格局。但近期的市场走向表明,该行业仍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袁哲表示,外卖、即时零售,以及整个本地生活领域,看似头部平台市场集中度较高,但行业特性决定了竞争壁垒并非不可突破。新入局者和跨界竞争者的持续涌现,验证了行业中潜在竞争长期存在。无论餐饮还是零售,行业主体是遍布线下的实体商户,供给高度分散,实体商户可以依据自身发展所需切换平台。

和商户类似,用户、骑手等参与方,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平台,用户可以多方比价比质,骑手也可以通过众包的形式,在多平台灵活接单。

“各方都有自主选择权,企业才有动力持续创新,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共同做大行业规模。”袁哲表示。

即时零售的创新和发展,充分彰显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各企业通过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有效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扩大了服务消费供给。业内普遍认为,在多家企业共同投入、多元竞争格局的态势下,即时零售行业仍将进一步提质扩容,有效助推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华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