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原研药品技术转移赋能新质生产力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行业研讨会响应国家鼓励已在境内上市的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政策导向,深入探讨原研药品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实践瓶颈与政策优化路径。
进口原研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不仅是推动医药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举措,更直接关系患者用药可及性与企业效益。
据悉,在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药企开始探索通过技术转移的方式实现原研药品的本地化生产。本土企业已具备承接国际前沿技术的核心能力,技术转移正从“单向引进”向“双向赋能”升级。
在研讨会上,专家们从专业视角深入剖析行业问题。有专家指出,原研技术转移本质上属于原研药品上市后的变更事项,与仿制药在技术特性、研发流程、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存在根本性差异。
与此同时,专家们也呼吁监管部门,应将原研境外转境内非原研企业生产的产品纳入重点监管与政策扶持范畴,尽快制定并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落地政策。专家们强调,切实解决此类产品在批准后陷入“无明确身份界定、无清晰市场定位、无配套政策支持”的“三无身份”困境,进而重塑医药供应链体系,达成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协同发展目标。(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