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呼之欲出
2025-07-02 记者 汪子旭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期,多地密集召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政策宣讲会或对接会。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记者获悉,目前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相关实施方案已在征求意见,一些地方正对标征求意见稿储备项目,本轮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额度或为5000亿元。

  广州市国资委近日召开会议,传达省、市发改部门关于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最新政策动向及项目储备谋划有关部署,提出聚焦本轮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支持领域,摸排挖潜项目资源,统筹谋划新建、在建项目,推动项目实化熟化,切实提高谋划精准度和申报成功率。

  邢台市、日照市、湖州市、宝鸡市、宜宾市、汕头市、常德市、娄底市、赤峰市、萍乡市、漳州市等多地也密集召开此类政策宣讲会或项目申报培训会、对接会,解读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向领域、运作模式等相关情况,部署谋划储备相关项目,做好项目申报前期工作。

  政策性金融工具是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而创设的特殊融资工具,一般由政策性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募集资金、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筛选项目清单、由财政部给予贷款贴息,具有“准财政”的属性。2022年,两批共74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有效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撬动社会投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再度发力。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4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力争6月底前下达2025年“两重”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项目清单,同时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问题。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相关实施方案已征求意见,内容涵盖资金投向等。目前一些地方正对标相关实施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摸排、储备项目。从资金额度看,本轮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额度或为5000亿元。

  “政策性金融工具具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由于有财政贴息,较低的利率减轻了地方政府的付息压力,有利于在稳增长的同时兼顾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二是‘杠杆’效应突出,它可以充当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有效撬动信贷。”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说。

  从投向领域上看,中央明确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结合地方会议透露的细节来看,投向可能涵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水利工程等多领域。

  “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不仅将延续对传统基础设施领域的支持,还会将资金精准导向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重点领域,既注重短期需求的提振,也着眼于长期经济结构的转型及经济新动能的培育。”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

  具体而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通过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及促进文体、旅游等服务消费的方式来提振内需;对稳外贸的支持,可能体现在对出口导向型企业、跨境电商平台以及相关物流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上。通过提供较低成本的融资工具,帮助外贸企业应对国际市场波动、贸易摩擦以及汇率波动带来的挑战,提升其抗风险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明明表示,2022年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直接补充项目资本金,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展望2025年,尽管本轮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初始规模或不及2022年,但其后续存在扩容的可能,有望精准支持基建、科技创新、消费以及外贸等领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