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新华健康 | 艾火暖身心 照亮新旅程——抗癌五年心得
2025-06-27 来源:经济参考网

大概五年半之前,笔者被确诊为中晚期低位直肠癌。在至今1800多天的治疗康复过程中,我通过线上的黄埔生命学院学习了中医相关理论,并运用到自己的治疗和康复生活中——让艾火温暖身心,照亮崭新的生命旅程。

经过自我学习中医和专家们的中医治疗,加上八次化疗,我不仅顺利保肛控便、平稳度过五年康复期,还把近百个3-5毫米的胃息肉灭掉80%,4级9*9毫米甲状腺结节缩小为5*3毫米的良性结节。

黄埔生命学院院长是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主任黄金昶教授,他是我治疗方案的“设计师”。黄埔生命学院针灸系主任是黄金昶教授高徒姜欣医生;艾灸系主任是江苏南通市良春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蒋恬,她是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外孙女、全国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朱婉华学术继承人。

2020年2月18日我第一次找黄金昶教授诊治,就是我正式进入黄埔生命学院学习的开始——学习用艾灸升白,抵抗化疗对骨髓的严重抑制,提升免疫力;学习黄氏忌口“八项注意”,抵制帮助复发转移的大鱼大肉;学习调心要术,让身、心、灵同调。

白细胞是人体抵御感染的卫士,当它们的数量减少时,人的身体就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黄金昶教授是国内率先把西医的提升白细胞概念,具体到三大穴位的中医专家,提出“灸壮元气巧升白”。在学习过程中,一个深刻的感受是,黄金昶教授用创新理论和实践编写的《艾灸 守护癌症患者生命的新周期》,实操性强,对于肿瘤患者康复有特别指导意义。

为什么艾灸有预防肿瘤复发的作用呢?黄教授认为,肿瘤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往往气血不足,容易瘀堵,加上情志不畅,存在气滞、血瘀、痰阻,肿瘤局部容易复发。而艾灸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尤其是黄金昶教授并不一味反对肿瘤患者化疗,而会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对待,有时反而鼓励患者采用明火灸+化疗的方法。比如,我遵照黄教授灸中脘、气海、关元等穴位的嘱咐进行化疗,效果相当好——8次化疗期间18次血检,没打过一支升白针,每次白细胞指标都保持在4200以上的水平!

黄教授还科普了艾灸时的“应知应做”。比如,灸时要静心,不要看电视、玩手机。我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明白,这些看似平淡讲述背后,具有深刻的道理。静心真的就容易体会到灸感,效果比看边灸边看手机强N倍。

另一次经历,也比较有意思。有次明火灸我没注意,烫了个大水泡,多日不愈合。请教蒋恬医生,她马上给我闪送了沙棘精油,说作用是煨脓生肌,还让我抹上油后,在伤口贴一块纱布,很快结痂。我照此办理,效果立竿见影。但在我回看黄教授的书时发现,其实他早就对此有“解决方案”——若灸后水泡较大,用无菌针从底部挑破,挤出液体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外固定,防止感染。以后每次遇到问题,我都会再重新翻看黄教授专著对应章节。

蒋恬医生的养元灸静心明火灸,则给了我不同的感受,体验了到灸热在体内的流动。每天明火至少2小时,三伏三九每天4小时以上,连续五年,见证了康复状况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作为“考试加分项”的胃息肉大幅减少与甲状腺结节缩小大半,日日灸显然功不可没。

作为黄教授高徒,姜欣医生号脉精如“测谎仪”,辨证开方、施针治疗见效迅速,尤擅长在对保肛控便有重要作用的穴位,如八髎等一些“难穴”下针。他经常琢磨从哪些非常用穴位下针能有显效,而我有幸作为他的病人,常能认识新穴位、提前享受到“福利”。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冲门穴。这个脾经和肝经的交汇穴,既是脾经经气上冲的关卡,也能调节下焦气机。原来我的腹股沟像有2厘米厚的“隔热层”,经过他施针再艾灸后,“隔热层”就开始融化,再次艾灸后腹股沟就通畅无阻了。

学习的内容不只是治疗,包括在饮食上要严格遵守医嘱。黄教授给我制定了忌口“黑名单”,包括红肉、所有海鲜,水果、蛋糕等生甜食品。一次术后,我觉得应该补充营养,就擅自每天吃当时“黑名单”里的核桃花生。不久后,癌胚抗原指标升高30%,吓得我够呛。于是,“黑名单”上的事物,都果断放弃。

除了上面向医生专家学习,还有病友之间的互相学习,也是我抗癌学习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比如,我在扎针后再艾灸,明火灸八髎、使用头耳艾灸仪等特别有效的实践,都是跟病友学的。

学习不只是“照葫芦画瓢”,还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在网上看到黄教授有乌发方,就请姜医生助手刘佳星博士找到了这个方子,在认真学习研究后,我尝试加入生发药。这个改动经姜医生审核无碍后,我就开始试验,乐此不疲。四十多天后,我头上部分的灰发,开始呈淡铜色,然后逐渐变黑。现在不少病友也在效仿我的这个做法,大部分中老年使用者头发色度都有明显加深。

最后一个重要心得是,根据学习、观察和自身体验,中晚期癌症患者非常需要“调心”。这个“调心”的重要作用,就是获得安全感。对我来说,安全感从何而来?除了日常治疗之外,还来自和医生专家、好友亲朋的交流。时常与好友相聚,品茶论道,是快乐的源泉之一。春看繁花秋观叶,常去公园感受大自然美好,拍摄并发在社交媒体上。这种对美好生活的体验、情绪的纾解,无疑符合中医“身心双调”理论,对健康大有裨益。(作者:郭丹/央媒退休高级编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